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眼聚焦】贵州:推动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攻关新突破

  9月17日,在省委理论中心组专题报告会上,贵州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强调,要认真分析梳理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情况,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建立重点实验室,整合运用省内、国内国外的科研机构和团队攻克技术难题。

  近年来,贵州围绕紧紧围绕农村产业革命战略部署,整合科技和人才资源,深入开展农业科研和技术应用,有力推动了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攻关新突破。

  聚人力——成立了省蔬菜、肉牛、中药材等16个产业技术体系,16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45个功能实验室,65个综合试验站。聚智力——成立了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技术服务团,由14名产业首席科学家挂帅,定点服务14个深度贫困县,精准满足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科技需求。聚财力——“十三五”以来,省科技厅立项涉农项目2152个、经费10.6亿元,其中农业科技项目1343项、经费8.9亿元,资金额度在一二三产中占比超过40%。


金林红(中)在思南进行冬季茶园技术培训。_副本.jpg


金林红(中)在思南进行冬季茶园技术培训。


  绿色防控守护贵州“干净茶”

  截至目前,贵州茶园面积全国第一,“干净”的品质闻名天下。守护“干净茶”,绿色防控技术是成功拿下的“第一城”。

  “要从茶叶的第一片叶子抓起!”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教授金林红认为,绿色防控技术是“干净茶”的重要基础,做不好技术,“干净茶”就提不起、立不住。

  近年来,以提质增效为目标,金林红与团队从“以虫治虫”“以草治草”“以菌治菌”入手,通过生物防控、生态调控、农艺措施、物理防控等技术的集成推广,着力打造贵州生态茶园模板。

  “如何利用庇护所、蜜源食物、替代食物以及花粉来保护和利用天敌?如何开发茶园立体生态系统,实现病虫害的生物学控制?”9月18日,金林红在思南,为当地茶企茶农,带来了一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茶园冬季管理技术培训。

  金林红说,技术关键在于推进林、灌、草立体茶园系统建设,在茶园周围优化配置景观树、防风林,行间推广种植三叶草、鼠茅草,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完善食物链,减少病虫害发生。

  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开展茶园生态健康控制病虫害、免疫诱抗、矿物源农药防治等技术示范,实行茶园清洁化生产,思南茶叶农残没了,品质好了,“干净茶”成为了核心竞争力。

  2020年,思南县19.3万亩茶园中,已建设5.2万亩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推广应用12.4万亩,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5%以上。

  随着绿色防控技术不断提升,贵州茶园对“干净”的认知也不断变化。

  “今年6月起,贵州决定禁用粘虫板。”金林红说,经过团队大量评估发现,粘虫板在茶园的益害虫比不突出,而且对环境带来巨大威胁。

  目前,贵州大学绿色防控技术已在23个茶叶主产县开展试验示范,43个茶叶主产县计划直接全域推广。随着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推广,贵州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效果超过70%,茶青增产超过20%,质量显着提升。


贵州大学农学院田风华团队对秀珍菇发病组织进行研究讨论。_副本.jpg


贵州大学农学院田风华团队对秀珍菇发病组织进行研究讨论。


  高效栽培种好贵州特色菇

  菌种选育训化、菌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突破,让贵州食用菌从品质不一的野生资源,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的商品菌。

  “贵州食用菌产业起步晚,许多栽培品种和当地环境气候不适宜,种植技术与不同季节、不同温型品种不配套,导致菌棒成品率低,种植效益不高。”贵州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教研室、食用菌研究院副院田风华说。

  贵州气候凉爽,但湿度高、阳光少,如何让本土野生菌种实现商品化生产,让外地菌种适应本地气候,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菌种选育和训化是重中之重。

  2019年,贵州启动“贵州特色珍稀食用菌菌种选育及扩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科技重大专项,目前已在全省收集标本5000余份,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7个,珍稀菌种在省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

  “长期以来,贵州菌材主要依赖从东北地区进口,相较于就地取材,成本每吨高出了100至200元。”田风华道出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难点。

  将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19年起,贵州迅速启动菌材工程,实施优质菌材选育及种植技术科技重大专项,加快推进菌材林基地建设。

  着眼香菇、木耳以及红托竹荪等大宗食用菌,贵州积极寻找替代硬杂木的速生木材,并利用木腐菌草腐化技术,降低菌材成本和森林砍伐率。目前,安龙、道真等地已完成8.58万亩菌材林栽植。

  “食用菌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尤其适宜不能发展大农业的山地。”田风华认为,贵州气候凉爽、森林覆盖率高、野生菌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食用菌的先天优势。

  2019年,贵州食用菌产值规模达到30亿棒,产值突破130亿元,成功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第5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十大新优品种评选。盛亚亿 摄_副本.jpg


第5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十大新优品种评选。盛亚亿 摄


  “换种工程”换出辣椒高品质

  “世界辣椒之都”“产加销规模全国第一”“省部共建的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贵州辣椒取得一系列成绩,离不开“换种工程”换出的辣椒好品质。

  遵义辣椒种植历史悠久,但也带来了品种多、品质杂的问题。

  如何将传统产业做成优势产业?答案是:统一品种,做大规模、做出标准、打响品牌。

  2019年起,围绕“种业创新”,遵义市大力开展辣椒新品种选育,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供苗、统一移栽”方式,“黔辣10号”等“遵义朝天椒系列”品种陆续在全市实施换种。

  在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山堡村辣椒种植基地,椒农罗超又迎来了一年丰收季。

  望着地里红红火火的辣椒,罗超说起了“换种”的好处:“去年春天,我把30亩地换种了遵义朝天椒,比前年增产增收了近一倍!”

  “相较于常规辣椒品种,遵义朝天椒不仅品味温醇、香辣协调的,而且抗逆性强、产量高。”遵义市果蔬站站长毛东介绍,常规辣椒品种平均亩产鲜椒不超过1500斤,而遵义朝天椒亩产鲜椒能有2500斤左右。

  今年,山堡村计划种植的4000亩辣椒中,一半以上都将实施“遵义朝天椒系列”品种换种工程。如今,罗超又流转了60亩土地,计划种植遵义朝天椒90亩。

  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力量推动新品种选育,是必由之路。今年,遵义换种面积达到了37.03万亩,“黔辣10号”等贵州企业和科研单位选育的新品种广受欢迎。

  科技攻关新突破,产业革命开新局。当前,贵州提出要在全省上下营造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良好氛围,持续不断掀起农业科技进步的热潮,坚定不移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启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赖盈盈

编辑 何涛

编审 杨仪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