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从“重开发”到“重保护”,贵州世界自然遗产地迎来新发展 | 在线访谈·第212期

  作为全国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贵州“养在深闺”的蓝天碧水正走出大山。游客剧增,世界自然遗产地迎来发展机遇,却也带来了交通、基础设施及保护管理的巨大挑战,贵州如何破题?9月21日,贵州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缪杰做客由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和当代先锋网、天眼新闻客户端联合打造的“在线访谈”时给出了答案。


微信图片_20200921163525_副本.png

贵州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缪杰做客“在线访谈”


  “近年来,贵州的交通条件发生了巨变,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组组通硬化路’,加上‘市市通民航’‘市市通高铁’的深入推进,贵州作为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地理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成为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通道,交通已不再是制约我省发展的短板。”


  在缪杰看来,贵州旅游借着交通的东风实现了跨越发展,以“1+5个100旅游工程”为抓手,贵州大力推进包含智慧旅游在内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精品旅游景点,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贵州之游,而且这方面的建设力度还在加大,能够应对游客增多的压力。


1.5 .小七孔景区—卧龙秋色.jpg

小七孔景区 卧龙秋色。贵州省林业局供图


  “我们也进一步加大了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变‘重申报’为‘重管理’,变‘重开发’为‘重保护’,强化世界自然遗产地规划的执行力和管控作用。”缪杰介绍,贵州不仅通过加强对世界自然遗产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控制游客数量,还不断统筹遗产地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将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同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等有机结合,通过完善遗产地基础设施,支撑其合理利用,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胡岚 喻义昌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杨仪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