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喜迎第十五届旅发大会丨一座城市的精彩蝶变——六盘水市加快转型升级纪实

  六盘水市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产业转型、生态转型、城市转型。昔日满目飞灰的“江南煤都”,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精彩蝶变。


    20200919103711_99162.jpg


  青山葱翠、绿水绕城,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置身中国凉都六盘水,仿佛来到了一座公园城市。漫步在水城湖畔,杨柳依依,碧波荡漾,景色宜人,游人如织……近年来,六盘水市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产业转型、生态转型、城市转型,昔日满目飞灰的“江南煤都”,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精彩蝶变。一座高颜值、高气质、高品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在乌蒙深处崛起。

  2019年8月,六盘水市成功获批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市经济转型进入新的阶段。

  产业转型:从“一业独大”到“多元支撑”

  六盘水,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曾经,“一业独大”,形成了过度依赖煤炭的畸形产业结构,许多产业都从煤炭延伸而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产占GDP的比重长期超过半壁江山。

  随着煤炭资源枯竭,六盘水面临着摆脱资源路径依赖,谋求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如何实现从“一业独大”向“多元支撑”的转变,六盘水对转型发展的探索从未停歇。


20200919104013_49973.jpg

依托独特的山水风光,六盘水市把“绿色”主题融入示范小城镇建设。图为水城县海坪彝寨。 姚咏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践行绿色路径,从高污染、高能耗到智能集约,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到走向高端,走出了一条成长型资源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

  在推进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六盘水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使老产业焕发新活力;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引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六盘水以解决传统产业低端、粗放、低效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十三五”以来累计淘汰煤炭落后产能1045万吨/年,关停落后钢铁产能150万吨、焦化产能100万吨、火电装机60万千瓦时。

  从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入手,六盘水大力改造提升现有产能。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建成全省第一个煤矿智能化辅助系统、西南地区第一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019年生产矿井采煤机械化率达到88.1%,辅助系统智能化覆盖率达到91%,发耳煤业、火烧铺矿成为智能机械化改造的示范。

  盘江煤电、兖矿能化所属煤矿100%实现机械化采煤;煤层气提纯加工制LNG项目产量首次突破8万吨;盘南低热值煤发电、大湾低热值煤发电、野马寨电厂“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加快推进;水钢二棒线4台“蓝宝”焊牌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实现了水钢历史上首次使用智能机器人的突破……一个个产业升级改造的新亮点,为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传统产业亮点纷呈,新兴产业后来居上。围绕“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推进‘双千工程’,着力打造十大工业产业”的发展目标,六盘水谋划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纺织、物联网、现代物流“七大产业板块”培育工程成效初显。

  走进位于盘州市红果经济开发区的龙鼎工贸有限公司,厂房内的一个个“新面孔”引人注目—PVC瓦斯管、螺旋焊管、智能机器人。

  作为一家集矿山非标准件加工、机电设备维修、销售矿山机械设备配件及材料为一体的传统工业加工企业,龙鼎公司围绕煤炭产业,延伸出更科学、价值更高的生产和服务。

  与龙鼎一样的新型企业,还有六盘水市高新区的贵州亚生绿色印染科技有限公司。

  在这里,一根网纱线经过纺织、清洗、烘干、染色、定型,就能“变身”为一块色彩鲜艳的布料,整个过程实现污水的零排放。

  “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纺织工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式,聚焦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三大重点,全力构建智慧绿色纺织印染供应链,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贵州亚生绿色印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洪奇介绍。

  自2016年正式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以来,六盘水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企业、产业、社会层层铺开,走上了“资源—产品—再利用”的循环之路。把资源“吃干榨净”,把废气、废渣、废水“变废为宝”,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由“黑”变“绿”。

  通过转型发展,六盘水的工业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2016年,六盘水市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传统产业改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产业转移承接和产业合作等方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20200919104122_43304.jpg

六盘水市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打造中国凉都旅游文化品牌和特色旅游产品。图为水城县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姚咏 摄


  生态转型:从“灰头土脸”到“山清水秀”

  六盘水,曾是一座有着几十年煤炭开采史的老工业基地,正因如此,生态之殇在六盘水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城市之痛。

  面对空前的环境压力,六盘水深刻地认识到,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以损害群众利益为代价,必须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筑牢绿色屏障、深化绿色改革、厚植绿色文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绿色经济,就是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和环境治理型产业,推动生态增值、生产增效、生活增收。

  围绕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六盘水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推动以猕猴桃、刺梨、茶叶“凉都三宝”为重点的8大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农业产业风生水起,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节节攀升。

  如今,六盘水累计实施特色产业397万亩,建成省级农业园区32个,形成万亩以上产业基地15个、千亩以上282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天刺力”系列刺梨产品、“弥你红”猕猴桃、“水城春”系列富硒茶、盘县火腿等一批名特优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优美画卷正在凉都大地徐徐铺展。

  建造绿色家园,就是营造山水城市、打造生态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六盘水大力推动爱绿植绿护绿,实施中心城区山体绿化和景观提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6.73%,绿地率为33.77%,人均公园面积为11.30平方米,城市公园达31个,城市湿地公园6个。大力整治水城河,让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空气变清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依托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六盘水市把“绿色”主题融入示范小城镇建设,成功创建生态乡镇14个,创建森林小镇10个,创建森林村寨20个,森林人家20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中国最美田园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

  筑牢绿色屏障,大力实施“青山”工程,打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和乡村整治“五场战役”。近年来,六盘水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和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营造林79.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6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1%,六盘水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获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五场战役”成果显著: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及管理指数排名首次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在全省9个市州中心城市中,六盘水是唯一一个环境空气质量保持100%优良率的城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覆盖率达91.3%,排全省第一。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4个国控断面水 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功能区要求。2019年6月,六盘水市获批创建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

  深化绿色改革。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六盘水绿色改革、绿色创新。开展“大数据+多规合一”项目研发,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等试点工作。完成了智慧环保信息化平台、林业生态监管平台、生态环境监测项目建设。创建凉都省级森林公园生态法治主题公园,成功申报“刺梨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完成了11个湿地小区的建立。

  培育绿色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提倡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群众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全市公共交通工具共计3039辆,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占比达78.8%。开展“古树名树”挂牌活动,吸引更多组织和个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文化不断深入人心。

  “出门就看见绿色的山、清澈的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凉爽的天气,还能在农户的小康菜园里体验采摘的快乐,感觉真是好。”在六盘水避暑的成都游客吴琳很喜欢这里的生活。

  城市转型:从“资源陷阱”到“宜居宜业”

  乘坐梅花山索道远眺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烟波浩渺,重峦叠嶂,草长莺飞,长达1.13公里的彩虹桥凌驾于澄澈的湖面之上,犹如一条飘舞的彩带环绕其间,令人赏心悦目。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破旧脏乱的棚户区。

  靠资源发展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资源逐渐枯竭之后,六盘与同类城市一样,面临着很大的发展压力,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城内有大量的工矿区和黑臭水体。而消除这些疮疤,是城市转型急需解决的问题。

  六盘水顺应转型发展的潮流,依托自身优势,摆脱“江南煤都”的束缚,找到一条全新的道路——走全域旅游发展之路。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就是在这场转型中,完成了它的华丽蜕变。

  与很多煤城利用既有工业资源打造工业旅游、发展旅游产业不同,六盘水市另辟蹊径,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19摄氏度的夏天,打造中国凉都旅游文化品牌和凉都特色旅游产品,旅游业从无到有、有中变优,成为贵州旅游业的一匹“黑马”。

  这些年,围绕休闲、运动、康养、度假等主题,打造了牂牁江、妥乐银杏、娘娘山、野玉海、月照养生谷等景区景点,打造了北纬26度以南、世界上纬度最低的4个天然滑雪场,打造了温泉、索道、山地运动、低空飞行、水上娱乐等新业态新产品,六盘水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凉都这张名片越擦越亮。六盘水现已建成A级以上旅游景区27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个,省级旅游度假区8个。旅游业增幅连续多年排名全省第一。

  今年,六盘水旅游产业发展又传来利好消息:近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支持六盘水市加快建设避暑度假和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意见》提出,将支持六盘水市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1亿元以上文化旅游项目100个,10亿元以上文化旅游项目10个。同时,支持六盘水市打造南方滑雪基地,创建10个生态体育公园,力争早日将六盘水市打造成为国际一流避暑度假和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

  而今,随着安六高铁的通车运营,中国凉都旅游产业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六盘水旅游产业“大蛋糕”必将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越做越美!

  六盘水的成功蝶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李曼 王超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悦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王璐瑶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