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林下经济和林特产业:更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决战两江”系列报道之二


  开栏的话:


  攻克最后深度贫困堡垒,是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必须要打赢的一场硬仗。战鼓催声急,扬鞭自奋蹄,未摘帽贫困县从江县、榕江县向着决战决胜发起了最后总攻。本报从今日起在“多彩贵州·相约2020——脱贫攻坚挂牌督战”专栏中,连续推出“决战两江”系列报道,深入报道从江县、榕江县贯彻落实省委挂牌督战,在百香果产业、林下经济、“3+1”保障、坝区变革、“五个体系”建设、“三改”工作、通组公路等方面采取的举措、获得的成效等,生动呈现从江县、榕江县在打赢最后硬仗时书写的精彩故事。


  连日来的降雨天气,让榕江县水尾水族乡高望村云雾缭绕,满山青翠不沾尘。


  林间的天麻、草珊瑚、金钩藤等中药材在树林下勃勃生长。草珊瑚种植基地里,一片茂密的杉木林下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这是去年11月份种下的草珊瑚。基地里还有几位村民穿梭着清除杂草乱石。


  “旧”山林“唱新歌”。


  脱贫攻坚以来,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和榕江县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走出独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路子,昔日杂草丛生的山林里,生出了“金疙瘩”。


W020200917769914875604.jpg

从江林下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余光燕 摄


  转思路 林下种出“金疙瘩”


  “我们村中药材最多的要数草珊瑚了。”在榕江县水尾水族乡高望村的草珊瑚基地里,村支书韦国胜介绍,村里原本有2000多亩的野生草珊瑚,后来村里合作社流转了1300亩来规范管理,再加上新种的200亩,这个基地一共是1500亩。


  基地的建成,为村里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村民能务工、有分红。”韦国胜高兴地说。


  据介绍,高望村是一个有316户1204人的小山村,耕地面积517.49亩,森林面积却高达31483.5亩,森林覆盖率92.8%。


  群山莽莽、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


  然而,去年之前,高望村2000多亩的野生草珊瑚,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和开发。“山上的野生草珊瑚,我们经常采叶子来泡水喝,结出的红果子也能拿到街上卖,但果子结得不多,山高坡陡,摘下来很费劲。”正在除草的58岁村民韦克秋告诉记者。


  随着榕江县农村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高望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起了以中药材为主的林下经济。


  高望村的转换思路谋发展,只是近年来从江县和榕江县轰轰烈烈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   


  从江县和榕江县,“九山半水半分田”,从江县森林覆盖率68.78%,榕江县则高达74.04%。两县的兴县潜力在山,富民希望在林。


  靠山吃山。两县把目光瞄准了更为广阔的林地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


  围绕林下食用菌、林下中药材、林下养鸡、林下养蜂等林下经济“四大产业”,从江县打造了“一核三带”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格局:以国有林场为林下经济产业核心基地,辐射带动丙妹、高增、谷坪3个乡镇,重点发展林下种植草珊瑚、黄精、百部等中药材和林下鸡等林下经济产业。以洛香、贯洞、庆云三个镇为重点突出建设仿野生铁皮石斛产业带;打造以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为主、淫羊藿等中药材为辅的林下中药材主导产业带;以西山、斗里、翠里三个乡镇为重点,联合打造从江瑶药产业带;在西部地区等其他乡镇,着力打造从江县西部林下经济综合产业带。


  而榕江县的林下经济发展也是风生水起。截至目前,全县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9.74万亩;林下食用菌(红托竹荪)种植面积3155亩;林下养鸡存栏112.7万羽,出栏55.87万羽;林下养蜂完成1.06万箱(巢)。 


W020200917769914934100.jpg

从江县丙妹镇大榕坡国有林场林下中药材基地。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余光燕 摄


  融发展 全产业链正勃发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


  从江、榕江两县森林茂盛、雨水充足,特别适合中药材生长。立足土地、气候、资源优势,两县将中药材作为“一县一业”来重点推动。并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引进企业建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加快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农民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公司参加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链条化、品牌化。目前,从江创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公司16家,榕江创建了89家。


  与此同时,两县都强化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农户种植技术水平。依托省、州“三农”专家服务团队技术力量,目前两县都实现了产业技术服务全覆盖。


  林地空间被充分挖掘,山林“活”了起来。


  曾经杂草丛生的林地如今种满了中药材,过去山野间随处可见却无人问津的“野草”,成了走俏市场的商品。


  9月16日,从江县贯洞镇蜡水村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里,工人正在采剪树上的铁皮石斛。


  “这是我们仿野生状态种植的铁皮石斛。”贵州康源铁皮石斛农业科研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章雪珍介绍说。


  贵州康源铁皮石斛农业科研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从江县中药材的龙头企业,在从江8年,规范化发展了7000多亩铁皮石斛种植,并带领从江铁皮石斛产业实现了从组培到驯化、林下种植再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目前研发出了石斛粉、石斛酒、固体饮料等多种产品。


  “今年销售额预计在3000万元以上,我的目标是做到年销售额一个亿以上。我相信这个愿望很快能实现。”章雪珍说:“适宜的气候、产业革命的新风、脱贫攻坚的需求等这些条件,共同助推了企业的快速成长,在从江发展铁皮石斛,我现在充满信心。”


  惠民生 林下经济助脱贫


20200917212423_65338.jpg

榕江县水尾乡高望村的草珊瑚


  榕江县八开镇都江村草珊瑚示范园有1930亩,村民潘昌林在示范园内正忙着打扫基地产业路的路面:“我来这里半年了,每天在基地里除草、施肥、打扫”。


  潘昌林告诉记者,今年之前,她都要和丈夫外出去建筑工地打工。累了不说,不能在家照顾孩子成了她最大的心结。


  如今在这里每个月3000多的收入,加上扶贫资金的入股分红,够一家人开支,还能照顾两个小孩上学,她再也不想出去了。


  “示范园覆盖都江村及周边村子共514户贫困户。不仅有扶贫资金分红还提供岗位。”潘成明介绍说:“去年9月份开始对林地进行整山、翻地,人多的时候,有500多人一起上山,那场面真是热闹。现在基地日常管护也有70余人。”


  两县在实施每一个林业产业项目时,都采取企业带动、引领的方式,并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山林里唱响了致富新曲。


  从江县主要以“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为基础,明确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上的利益分配,兼顾企业、林场、合作社发展,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形成紧密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实现四方共赢。目前,全县林下经济带动农户18124户。


  榕江县采取“国有企业+龙头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或“国有企业+村集体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全县带动农户3.83万户13.8万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周灿璧 余光燕 郭芳霞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王璐瑶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