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文旅东盟|哇,这些非洲手工艺品,和贵州的竟然如此“神似”


  咚咚咚,咚咚咚……


  9月17日下午,在2020年东盟(贵阳)“一带一路”进出口博览会展区,几位外国参展商朋友欢快的演奏,吸引了不少参展者的注意。个别热爱音乐的立刻现场“拜师学习”,体验这种不一样的艺术。


20200917184017_13609.jpg


  演奏人之一大卫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今年35岁,是一位长期从事手鼓教学的艺术家。这些年来,他先后在上海、西安、重庆等中国城市暂居,最后在成都进行手鼓教学,至今已6年。


  现场,大卫向记者分享了非洲鼓与中国鼓的区别。


  他说,非洲鼓大都由一整块木头挖空而来,再蒙上羊皮或鹿皮,这些年鹿皮越来越少,因此用得更多的是羊皮。关键非洲鼓基本都是用手来敲打,中国鼓则多用小木棍。


20200917184054_39674.jpg


  除了手鼓,大卫还向记者介绍了众多来自非洲的特色手工产品,如木琴、面具、手提包、蜡染围裙等。其中的木琴由排列开来的10节小木头组成,下方则是6个半圆的葫芦。有趣的是,这样的组合,敲出来的音乐竟然那么清脆悦耳,仿佛是来自瓷器一般。


  令人好奇的是,现场的诸多展品,看起来都和贵州的民族手工艺品高度“神似”。如蜡染上所绣的非洲传统民居或大象等动物,都有点像贵州蜡染上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而一件件面具手工艺品和贵州的傩戏面具,也很神似。


20200917184207_61204.jpg


  “不同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但远古的生存和生产方式大都相同,这或许就是这些手工艺品在形式和内涵上有共同之处的原因吧。”大卫说。


  他表示,自己2017年时曾有机会到贵阳教授手鼓,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以后如果有合作,也可以考虑到贵阳教大家这门非洲技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赵毫 陈大炜

编辑 肖慧

编审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