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理工学院生物科技专家林长松:让青山绿水变成“钻石矿”


  乌蒙山深处的赫章县双坪乡,曾经的荒山土坡,如今变成了绿意葱茏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半夏、附子等药材长势喜人。

  “我是从事药用植物相关研究工作的,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搞好本职工作,还要将专业知识积极运用到生产实践上,助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贵州理工学院教授林长松,长期从事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工作,对植物分类研究有着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


20200916091334_44606.jpg

曾经的荒山土坡变成绿意葱茏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一个偶然的机会,林长松来到赫章县双坪乡考察,发现这里土壤蓬松肥沃,特别适合半夏、附子等中药材种植。

  然而,当地落后的种植方式,导致双坪药材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农民收入始终涨不上去,荷包也鼓不起来。

  林长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解决中药材种植技术难题,他组建团队扎进大山,现场为种植技术人员培训栽培种植管理技术知识,解决种植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这片原野上的“绿植”,他长期奔波于理工学院和赫章之间。


20200916091357_93943.jpg

林长松(左一)长期从事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工作


  在开展技术服务的过程中,林长松应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牵头组织了由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相关专业教授、博士组成的专家团队,在赫章县双坪乡设立“生物科技”专家工作站,为当地药材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并培养了大量农村产业技术人才。

  同时,他还组织专家团队构建示范起“乌蒙山生态药博园”,推广先进技术,为中药材、农业产业发展开展科技咨询、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帮扶工作,积极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林长松团队的技术支持和大力推广下,双坪乡迅速扩大种植规模,采用先进理念管理基地,扶贫产业彻底盘活了,外出打工的农民也回家了。

  “中药材产业发展好了,农民不再离乡打工,在这里就能养家致富,照顾老人和孩子。”这就是林长松最简单朴素的想法,也让他毅然扛起助力脱贫的责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献智出力、挥洒热情与汗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雨

通讯员 罗莎

  视频来源 贵州教育发布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王璐瑶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