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走基层】从“山多猴子多”到“遍地产业花” 看贵州紫云小山村怎么做

  • 作者:牟元媛 吴采丽 匡奇燃 胡彪
  • 编辑:韦一茜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09-15 11:51:50

  在贵州紫云,县城通往火花镇九岭村的路上有一座桥,是当地百姓外出的必经之路。


  9月13日,中央媒体“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第三小组采访车平稳驶过水泥桥,前往村活动室。


1.JPG

记者采访罗洪亮


  “村里能通车,我儿子都回家创业了!”路上经过一个小型木材加工厂,67岁的罗洪亮指着正在忙活的男子自豪地说:“这是我儿子罗应达,43岁终于回家了,专门帮别人‘打家具’,手艺了得!”


  罗洪亮的喜悦,与脱贫攻坚的成果分不开。2014年,九岭村319户1397人中有183户777人是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57%,村民自嘲这里是“山多猴子多”。


2.jpg

采访团在罗洪亮的小型木材加工厂采访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紫云自治县九岭村以党建为引领,强基础,补短板。能干事、最肯吃苦、最有志气的人被选进脱贫攻坚队伍,为老百姓谋出路、谋富路,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村里“小康路”“幸福桥”等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九岭村的路通达了、用水有保障了、住房舒适了,环境也更优美。


3.JPG

九岭村实现“组组通”,记者团踏上硬化路进村采访


  产业是乡村兴旺的基础和根本,改变“单打独斗”的状况是关键。


  “我们成立合作社,吸纳知识青年进社任职、培训。”紫云自治县火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段安学介绍,村里成立了九岭布衣古寨村社合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产业优势紧密结合,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采访中记者发现,沿路的荒坡种有棕榈树,蓝白相间的鸡棚错落有致……产业之花开满地。据了解,全村22万株棕榈树人均可增收1600余元,47个鸡棚养殖的第一批7000羽生态鸡,也卖得了40多万元。


4.JPG

九岭村棕榈树产业


  目前,村里林下鸡、蜜蜂养殖、生态鹅养殖等产业均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运营,按7:2:1的模式利益联结,对应分配给利益联结户、合作社和村集体。


  在民族手工艺品生产车间,26岁的年轻女孩罗天秀编织着手中的布条,几个来回,一个精美的扎染包包制作完成,她满意地笑起来。


  罗天秀是车间负责人,2019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发展,“家乡需要年轻血液,只有齐心壮大村集体,才能让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虽然没有外面工资高,我也愿意响应号召。”


5.jpg

扶贫车间内,群众正在忙着赶制订单


  今年,车间已生产布衣包9000多个,小饰品6万余件,商品主要发往黄果树旅游景区、北京、浙江等地,最远的出口至英国,使车间内23名妇女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


6.jpg

九岭村生态鸡养殖产业


  目前,九岭村村集体资产已超过300万元,集体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带动,全村农户自行种植李子20户93.15亩、蔬菜8亩,养殖生猪36头、牛20头。截至2019年底,未脱贫人口减少至28户8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5.69%。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牟元媛 吴采丽 匡奇燃 胡彪

编辑 韦一茜

编审 王璐瑶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