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走基层】易地产业扶贫结硕果!威宁7万亩“蔬菜列车”载着群众驶入小康路

  • 作者:谢朝政 周阳 冯相清 吴传娟
  • 编辑:王琳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09-14 16:46:54

  初秋的乌蒙高原阴雨绵绵,在威宁自治县草海镇中海社区一片绿油油的蔬菜地里,群众穿着雨衣,戴着帽子在田间忙碌。


W020200914590575888321.jpg

 务工群众正在采收红菜薹


  9月13日,中央媒体“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第一组来到中海社区蔬菜基地。“红菜薹生长得很快,就算是下雨也要抓紧采收。”休息间隙,在基地务工的甘美丽与记者交谈起来,已经工作三个多月的她对眼前蔬菜的长势情况十分熟悉,说话间,只见她俯下身子,用手轻轻拨开菜叶后,迅速地将菜薹从底部掐断,一棵棵新鲜的红菜薹便收到手中。


W020200914590574095440.jpg

 威宁自治县草海镇中海社区蔬菜基地种植的红菜薹


  小雨不停地下,但甘美丽工作的热情丝毫不减。老家土地贫瘠,一年到头种的庄稼勉强糊口,今年7月,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她从龙场镇田园村来到中海社区蔬菜基地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她说,现在两个月的工资就能抵在老家种一年的庄稼,脱贫没问题。


W020200914590576170718.jpg

 中海社区蔬菜基地里,甘美丽正在采收红菜薹


  在威宁,与甘美丽一样因家中有老、幼需要照顾,或因劳动技能不足无法外出打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很多。草海镇党委书记钱军说,中海社区蔬菜种植基地单季可种植蔬菜5000余亩,可吸纳26个乡镇13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基地务工,人数多时有近2000名贫困劳动力务工。

 

  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基地务工由当地政府免费提供食宿,每月务工满22天以上,则在每天工资80元的基础上再奖励40元,务工人员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大家都说蔬菜产业就是脱贫产业。


务工群众正在采收红菜薹


 务工群众正在采收红菜薹


  拥有高海拔、低纬度、强光照、大温差等种植夏秋冷凉蔬菜的气候优势的威宁自治县,是全省夏秋冷凉蔬菜种植的重点县之一。借助蔬菜产业优势,今年威宁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蔬菜基地共40万亩,其中有7万亩是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打造的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在利益联结上,由县农投公司分别与经营主体成立联合公司对基地进行管理,成本县农投公司承担 70%,经营主体承担30%,除去生产陈本,基地纯利润的40%用作贫困户分红。

 

  同时,通过组织其他乡镇未脱贫劳动力、去年易地务工群体、历年脱贫需要巩固的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共1万人到基地务工,带动4.5万人口实现脱贫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威宁建立了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为7万亩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注入“智慧”力量。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谢洪介绍,通过大数据平台提供的产业展示中心、市场价格监测、农情监测和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等系统板块,为政府监管决策和企业生产提供服务,促进威宁蔬菜提质升级。


W020200914590576734656.jpg

威宁蔬菜产业大数据中心的产品展示平台


“学了技术还能挣着钱,相当满意了。”雨水逐渐变小,谈起收获感,甘美丽和同伴们都不约而同的笑出了声。不远处,一筐筐分拣好的红菜薹即将从威宁7万亩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发出,载着群众的“致富梦”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市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谢朝政 周阳 冯相清 吴传娟

编辑 刘诗雅

编审 王璐瑶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