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多彩贵州·相约2020】幸福的日子比蜜甜!威宁自治县6万多名群众搬出大山过上美好生活

  • 作者:谢朝政 周阳 吴传娟 冯相清
  • 编辑:阮丹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09-12 22:43:43

20200912214922_31811.jpg


  幸福是什么?对于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朝阳新城小区的梅成飞来说,幸福就是从老家搬到城区后,找到了工作,有了稳定收入。


  梅成飞是龙场镇百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身患残疾,腿脚不太方便。她担心搬到城里后,老公找不到工作,自己要照顾年幼的孩子,一家人生活没着落。“去城里找不到工作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梅成飞的担忧其实也是所有搬迁群众的担忧。



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变迁安置点——朝阳新城


  让梅成飞感到惊喜的是,刚搬进城里不久,丈夫就通过社区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找到了外出务工的机会。针对像梅成飞这样有老、幼、病需要在家照顾而未能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威宁自治县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贫困户创收”的“扶贫车间”建设模式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很幸运,梅成飞在“就业扶贫手工车间”找到了就业机会。见到梅成飞时,她与几十名妇女工友正指尖翻飞,忙着编织各色手工制品。“一个月保底工资1800元,熟练以后可以按计件发工资,收入会更高。关键是还能背着娃娃做,务工带娃两不误。”说话间,梅成华已熟练地将手中彩线钩织成凉鞋,怀里的孩子并没有哭闹。


W020200912807257342113.jpg

在朝阳新城的扶贫车间内,搬迁群众梅成飞抱着孩子工作。


  像这样的扶贫车间,威宁全县共扶持建立了26个。有2000多名无法外出务工的搬迁群众像梅成飞一样,在家门口成功就业,有了稳定收入,他们觉得搬迁后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地处黔西北乌蒙山腹地的威宁自治县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境内切割较深,沟壑交错。部分地区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生存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怎么办?威宁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确保小康路上不掉一人。



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变迁安置点——朝阳新城一角


  “十三五”期间,威宁实际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320户46565人。后在省市的关心下,威宁自治县新增2万人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登记入住。至此,威宁超过6万名大山群众告别偏远山村,成为城区新市民。


  如何让搬离大山的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威宁自治县狠抓五个体系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安置小区建起了农贸市场、便民超市、健身场所、红事办理场所等基本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欢乐之家”“图书室”等,县城安置点建成社区卫生室7个,配套了1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让搬至县城的群众生病有医院,孩子有学上。


W020200912807256494100.jpg

在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欣荣家园,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


  该县将搬迁群众就业工作牢牢抓在手上,瞄准“一户一就业”的目标,按照“一户一档”的方式制定了跟踪服务方案,精准开展就业服务,打出了“外出务工解决一批,企业就业解决一批,公益岗位解决一批,蔬菜产业基地解决一批,扶持创业解决一批的就业“组合拳”,搬迁家庭有劳动力的23858人中已就业19735人,户均就业2.12人。


  同时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基层党建体系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大力推进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四进社区”,促进搬迁群众变为新市民;建成乡镇(街道)+村(社区)+自管委+小组长四级管理网格;在安置点建立党总支4个、党支部11个,379名搬迁户党员群众感受到了组织温暖,基本实现了安置点党的建设全覆盖。


W020200912807257009424.jpg

位于朝阳新城的扶贫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赶制手工制品


  一系列“组合拳”,让搬迁群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幸福。在朝阳新城,已搬迁一年的马竹英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城里人,每天得闲就去小区溜达溜达。提到现在的生活,她两眼放光:“小区修得漂漂亮亮的,生病了几分钟就到诊所,孙子上学就是头十分钟路程。”


  想起老家牛栏江畔的海拉镇花果村大石头组,想起湍急的牛栏江上村庄与外界唯一的溜索通道,想起满山的石头和看着心焦的庄稼,马竹英说现在的日子和过去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海拉镇花果村大石头组与易地扶贫搬迁点五里岗街道朝阳新城的住房对比图

      

  对于被恶劣环境困住的有理想的年轻人,县里给他们搭建起了创业平台,从7万亩配套设施齐全、种植条件良好的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中,划出3000亩离搬迁小区较近的基地交由搬迁群众自行组织合作社经营,给搬迁群众的幸福加码。所有的前期投入由县农投公司垫付70%,合作社承担30%,所产生的利润全归合作社和搬迁群众所有。



位于朝阳新城的扶贫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赶制手工制品


  从玉龙镇田坝村搬到县城的罗靖邀约两个好友,组建了威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了380亩蔬菜。如今基地的第一茬蔬菜已卖了9万元的毛收入,罗靖心里乐开了花。“明年争取扩大面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一起致富。”



图为易地扶贫搬迁户罗靖正在展示成熟的墨西哥辣椒


  像罗靖一样的搬迁群众抱团组建了6家合作社经营划出来的3000亩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共吸纳搬迁群众227户1380人入社参与分红,同时解决了1200余民搬迁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搬出重重大山,搬进稳稳幸福。行走在威宁城区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学校里书声琅琅,广场上三三两两的老年人凑在一起,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说着家长里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幸福而美好。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谢朝政 周阳 吴传娟 冯相清

编辑 阮丹

编审 田旻佳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