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走基层】产业发展窘境如何破?看赫章县松林坡乡带领群众“葱”出致富路

  • 作者:王星 谢朝政 吴传娟 冯相清
  • 编辑:徐微微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09-12 13:28:51

  9月11日,秋高气爽,“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第一组走进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松林坡乡窝皮寸(音同蹦)大坝,只见绿油油的香葱在坝区延伸,一眼看不到尾,上百名村民正坐在基地里采葱,运葱的车辆在坝区和洗葱车间往返,现场好不热闹。


  “窝皮寸大坝宽又宽,种上香葱我喜欢;政企合力发展好,群众不愁吃和穿。”这是松林坡乡一首流传甚广的山歌,在当地,人们甚至把香葱称作“和事草”“致富草”。


赫章县松林坡乡香葱基地


  这一畦畦、一窝窝的小香葱究竟有什么“魔力”,让松林坡乡窝皮寸坝区短短几年成为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在2019年还被列入全省100个样板坝区点?


  把时间拨回到2016年,松林坡乡来了一个企业和一个“老板”,企业的名称叫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板”名叫周礼贵。


  今年45岁的周礼贵是毕节市七星关人,在来到松林坡之前,一直在云南玉溪从事香葱收购生意,一个偶然的机会,多年与香葱打交道的周礼贵通过当地招商引资来到赫章,一到赫章便看中了松林坡乡窝皮寸大坝。


在香葱基地务工的村民


  “这个坝区面积大,三千多亩,土地平坦肥沃,水源丰富再加上凉爽的气候特点,是一个种植香葱的‘宝地’。”周礼贵说。


  周礼贵种植香葱的想法与松林坡乡产业结构调整不谋而合,该乡党委书记周燚告诉记者,守着赫章县面积最大的坝区,过去群众却只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低效作物。


  “坝区的价值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周燚无奈地说,为了开发坝区价值,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松林坡乡不是没有做过尝试。2014年,乡党委政府进行产业调整,先后种过辣椒、荷兰豆等高效作物,但都因产业选择、技术、市场以及配套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而失败。


  但“新”企业——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到来,彻底扭转了“守着大坝良田过穷日子”的局面。


  2016年10月,以坝区为突破口的香葱基地迅速铺开,一个月左右便开始育苗,2017年下半年产品开始上市,2018年初,整个坝区全部种上了香葱。


汪潮红正在拔葱


  “香葱每年可种三季,每季每亩可产2500公斤,按照平均每公斤4元计算,每年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是种包谷的30倍以上。”周礼贵说。


  产业扶贫贵在精准。为了更好对接市场,周礼贵根据前期调研发现广州、长沙、杭州、重庆、上海香葱销量最大。各个地区的消费者喜欢香葱也各不相同。


  “广州人喜欢喝汤,喜欢葱白长、葱茎粗、色深的香葱,我们就针对广州人选择种植小米黑香葱。栽种时起垄要高,窝窝深度要在8厘米左右,保障长度在45公分......”根据市场需求及特点,周礼贵选择品种强化种植,把基地细分为广州园、长沙园、浙江园、重庆园、上海园五个园区。根据每个市场需求不同,在各个园区进行精准种植,保证产品畅销。同时针对市场要求进行清洗保鲜运输,保证生长周期,保障质量,松林坡乡生产的香葱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2019年,我们实现优质香葱年产量3万吨,年产值1.2亿元。”周礼贵骄傲地说,刚刚过去的两个月,是香葱价格最好的时候,“我们卖到8块钱一公斤,两个月的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


“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第一组记者在采访周礼贵


  产业见效益,农民鼓腰包。周燚告诉记者,香葱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群众参与务工。“栽葱、拔葱、洗葱、运输,各个环节都要人,为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平台。”


  汪潮红是松林坡乡塔土社区人,已经在香葱基地务工三年多时间,“算下来领的工资都有七八万块钱了。”汪潮红说,她每天拔葱能得到90元左右的收入,自从来香葱基地上班,日子越过越红火。


施辉敏将香葱运往洗葱车间


  据介绍,香葱基地共覆盖农户2764户11056人,其中贫困户524户1954人。“如今,园区内稳定务工人员达1000人以上,其中贫困户214人,月平均工资1800元以上。”周礼贵说,群众最大的收入还是来自于就业务工,基地常年可以解决1000余人就业,人均日工资80元以上。“从2016年到2018年,仅通过两年的发展,窝皮寸坝区香葱产业就带动周边2149名贫困人口摘帽,周边3个贫困社区全部出列。”周燚补充道。


  “运葱队”队长施辉敏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刚采收的香葱装车运往洗葱车间。“一车能装三吨,今天已经跑了两趟了,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跑八趟。”


  施辉敏是松林坡乡钱家寨村人,四个孩子都在上学,迫于生活的压力,以前常年在外奔波,进过工厂、干过工地、做过修理员,但对于一家人的生活没有多少改变。


  2017年,听说老家种了香葱,施辉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回到家乡来到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应聘,这次回来他就再也没有出去奔波。


松林坡乡党委书记周燚向记者介绍相关情况


  “一个月4000块钱,家门口就能上班领工资,比以前打工好多了。”施辉敏笑着说,每天从香葱基地到洗葱车间的机耕道,是他最熟悉的路程,也是他的“致富路”。


刚刚采收的香葱


刚种下不久香葱苗


  采访结束访时,施辉敏的运葱车装得满满当当,他跳进驾驶室,发动车辆,向着“致富路”驶去,嘴里哼着山歌:“太阳出来红彤彤,大家一起栽香葱;松林葱地上万亩,不用外出去打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星 谢朝政 吴传娟 冯相清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田旻佳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