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走基层】贵州紫云:百姓包装钱,心里装幸福

  • 作者:牟元媛、吴采丽、匡奇燃、胡彪
  • 编辑:王小婷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09-12 01:00:13

养鸡 (2).jpg

  紫云自治县松山街道新民村林下生态蛋鸡养殖基地


  住在天然“别墅”,品食生态套餐,散步山间林里……9月11日,中央媒体“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第三小组记者走进紫云自治县松山街道新民村林下生态蛋鸡养殖基地,深入采访当地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具体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一栋栋“鸡别墅”点缀山间,“土豪”鸡群散落其中,成为新民村一道靓丽风景的同时,也成了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大法宝。


  “我们脱贫住新房,鸡也住上了‘小别墅’,这些生态鸡可是我们当地村民致富的好帮手呢!”今年56岁的饲养员、脱贫户王周兰自信地说,这里的林下生态鸡蛋非常受欢迎。


DSC00604.JPG

  王周兰(左)和工友一起进林子捡鸡蛋,每天最多捡300余斤,每天100元


  王周兰负责管理15个鸡舍,每天的主要工作是给鸡投放食物、打扫“别墅”,还有捡蛋。


  王周兰一天要捡拾200多个鸡蛋,每个月保底2000元工资,有时会有加班费和奖励,高的时候能拿到2700元。


  当前满是“别墅”的山间,原本全是长满荆棘的灌木丛,人都无法进去。


  改变就在2019年年初。在此之前,新民村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路子少。全村661户2149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12户435人。盘活林下资源,成了破题关键。去年4月,新民村结合自身的地理生态环境,按照“八要素”找差距、强弱项、补短板,利用退耕还林地,选定“短、平、快”的林下生态蛋鸡养殖产业为主导产业,走上了这条特色养殖产业发展之路。


20200430102339_63627.png

  每到百花齐放的春天,基地蛋鸡总爱在林间散步、栖息。胡家林 摄


  “这里有1600亩冰脆李和本地接桃,林草资源丰富,再加上坡度大,土质好,不易积水,是养鸡的极佳场地。”紫云军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洪说,新民村林下生态蛋鸡从初期1万羽的规模扩大到了当前的4.6万羽,鸡舍也增加至312个。


  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养殖,需要一套完整的发展模式。项目建成后,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军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市场销售,新民村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组织群众务工。


DSC00609.JPG

  林下肉鸡


  聚指成拳,三方合力产销两旺。目前,鸡蛋主要饲养铁脚麻鸡,采取养殖方式产蛋和宰杀相结合,采购小鸡进场后饲养120天左右开始产蛋,200天每只鸡平均产蛋60枚,产蛋200天后宰杀销售。通过快递渠道销往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现已注册有紫玉蛋和紫香鸡商标,赢得广大消费者青睐。


  按白条鸡均价80元/只,鸡蛋1元/枚测算,每只鸡产值为140元。以每三个月为一个周期计算,可出栏白条鸡4.91万羽,产蛋290万枚,产值682.8万元,利润可达137万元。利润按照村合作社与公司6:4分配,380户贫困户分红,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目前,该基地共解决稳定就业岗位50个,带动了松山街道建档立卡贫困户380户1292人发展。


20200430102528_63666.png

  工作人员们将每日收集上来的鸡蛋进行挑选、分拣、分级打包。胡家林 摄


  管理员廖香妹提着篮子正在捡新鲜鸡蛋,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有奔头,每天就是配饲料、喂食、捡鸡蛋等手上活路,饲料都是专门配制好的,公司还包吃包住,干活不累,养得好还能拿到奖励呢!”


  项目发展见效快,有收益。越来越多的村民和廖香妹一样,进入养殖基地稳定就业,每年的务工费加上退耕还林、流转土地、分红等,收入可达到4万元。“鸡和蛋都不愁卖,我们就有稳定的收入,有这份收入,一年到头吃穿不愁,心里满满的幸福感。”廖香妹如是说道。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牟元媛 吴采丽 匡奇燃 胡彪

编辑 王小婷

编审 田旻佳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