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走基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东西部扶贫协作”让高峰村绝地突围



  “现在村里的交通、居住环境、产业发展各样条件都变好了,我家的年收入能达到7万多元。”9月9日,高峰村村民罗贤国,向“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第二组记者讲述着这两年村里的变化。

  高峰村,坐落在沿河自治县中界镇东南部,一个“被山围起来的村子”。沟深坡陡,乱石满山,只有爬到海拔上千米的山顶,方能见几片平整耕地。

  底子薄弱,穷根深埋。2014年,该村贫困发生率为34.56%。


1.jpg


  “春种一粒粟,秋收两箩筐。”罗贤国说,过去几十年,村里人不是爬坡上坎种庄稼,就是东奔西走到处打工求生,但无论走山路还是打工路,始终都没能让他们走上致富路。

  前些年,临近的一些村子靠种植水果、中药材等,逐渐改变了穷貌。不甘落后的高峰村民,也立志发展产业,改变穷村困境。

  但由于没经验,缺技术,差资金,他们先后尝试种烤烟、葡萄、茶叶、李子,还养过白山羊等,但都相继失败。


2.jpg


  扶贫协作,迎来转机——2017年开始,张家港市、镇、村、园区、企业等牵手沿河自治县50个深度贫困村,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一对一帮扶。

  作为该县深度贫困村的高峰村,2018年3月与善港村建立整村推进帮扶协议。随后,善港村派出精准脱贫驻村工作队进驻高峰村,带来了他们的“善港经验”。

  “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风,高峰村按照铜仁市提出的“76554”战贫工作法,与善港村扶贫工作队通力合作,共谋发展。通过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发展。

  “高峰村民不缺发展产业的动力,只是缺少发展的思路和技术。”善港村驻村工作队进驻高峰村,综合考量村情,队长朱洪伟判定。


3.jpg


  善港村驻村工作队根据高峰村实际情况,规划了“一水两园三业”布局,“一水”指的是利用高峰村的优质山泉水,建设饮用水加工厂,大力发展水产业。同时投入资金打造了一个有机农业园区。

  除产业园,工作队还在山上流转200多亩曾因效益差而被抛弃的茶园,着手打造农旅一体的茶叶公园。同时建起生态养殖场,养殖鹌鹑、土鸡等。

  为了帮助高峰村培育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采取“产业+农民培训”模式,选拔有知识、有劳动力的村民赴善港村学习。


4.jpg


  2019年,罗贤国报名赴张家港市善港村学习鹌鹑养殖技术。他说:“反正在家没事做,而且吃出行有善港村买单,不妨去苏州走走看看。”

  善港村为罗贤国订机票,生平第一次坐飞机的他感受颇多。当飞机腾空而起,他打消试一试的想法:“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一定要好好学习,改变命运。”

  两个月之后,罗贤国从苏州归来,已学得一身鹌鹑养殖的本领。当年年底高峰村鹌鹑养殖基地投用,罗贤国与妻子同在基地就业,一月收入可达6000多元。他说:“感谢东西部扶贫协作,才让我学到技术,找到了新的人生起点。”

  罗贤国只是其中一个小案例。通过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带头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按总投资的70%分红,高峰村有机农业产业园、生态养殖场、生态有机茶叶公园发展致富带头人10余名,覆盖贫困户50户197人。


5.jpg


  2019年,高峰村有机农业产业园实现每户贫困户分红2400元,群众务工增收30万元;高峰生态养殖场为2名致富带头人和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以上。

  通力协作,绝地突围。去年高峰村贫困发生率已降低到零,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如今,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高峰样板”远近闻名,引得附近不少村庄赶来学习借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田勇 江佳佳 施平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田旻佳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