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走基层】纳雍有家生物科技公司:让消费者四季有口福 让老百姓全年有钱赚

  • 作者:谢朝政 冯相清 吴传娟 周恩宇
  • 编辑:王小婷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09-09 22:00:23

  9月9日,“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走进纳雍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菌棒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装袋、消毒、接种……一切有条不紊,看起来和别的食用菌菌棒生产车间没有什么两样,但这家公司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采访团在公司红托竹荪种植基地采访


  “我们公司14个月获得了22项发明专利,研发出了红托竹荪液体菌种,突破了红托竹荪工厂化栽培技术难题,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鲜竹荪。”公司董事长郭明的话,让采访团的记者们精神一振,原来这是一家很有科技含量的农业公司。


  在郭明看来,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诞生,是被逼出来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需要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短平快高效益产业,带领群众快速增收致富。而纳雍气候环境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但发展食用菌产业,纳雍没有现成的龙头企业,没有成功的路径可寻。招商引资,资源要素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于是,纳雍决定“无中生有”,政府和市场“两手”同时发力,打造食用菌种植龙头企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公司菌棒生产车间


  2017年5月,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原本供职于全国食用菌龙头企业雪榕集团的庄继文的加盟,加快了公司发展步伐。庄继文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食用菌研究院,广招专业人才,组建科研团队,用科技推动公司发展。


  “公司成立不久,就确定了主攻红托竹荪工厂化栽培的发展思路。”郭明说,这个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红托竹荪是贵州独有的品种,品质好,市场需求大,供应缺口大;二是全国目前还没有谁攻破红托竹荪工厂化栽培难题,无法一年四季提供鲜竹荪。如果成功,金蟾大山公司将成为引领红托竹荪产业发展的龙头翘楚。


公司生产的红托竹荪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现成的技术参考,大家只得一项技术一项技术突破,一个难题一个难题解决。”郭明说,正因为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寻,才让公司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走在了红托竹荪工厂化栽培前列。


  披荆斩棘,步履坚实。2019年8月,纳雍红托竹荪菌棒终于移栽进生产大棚。“目前,公司每天有1吨鲜竹荪上市,市场价每斤50元。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高端消费市场。”郭明介绍。


采访团在公司接种间采访


  公司的目标是今年种下1600万棒,最终的目标是年种植达到3000万棒。到时,金蟾大山生物科技公司将是全国最大的红托竹荪工厂化种植基地。


  一年四季能够生产鲜竹荪,让消费者大饱口福的同时,带动老百姓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全年都能务工挣钱。


谢艳在采摘竹荪


  在公司寨乐红托竹荪种植基地,大寨村村民谢艳动作麻利地为红托竹笋摘去“黑帽”,脱下“红鞋”,捋顺“白裙”。“每个月有3000多元,一年到头都有活干。”谢艳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像谢艳一样,截至目前,有800余名老百姓在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就业,月平均工资2600余元。其中300余名贫困户通过在公司务工,摘掉了贫困帽子。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谢朝政 冯相清 吴传娟 周恩宇

  编辑 王小婷

  编审 田旻佳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