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脱贫攻坚走基层】搬迁群众如何从“山民”变“市民”?纳雍“百姓讲评”来助力

  • 作者:谢朝政 吴传娟 冯相清 周阳
  • 编辑:徐微微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09-09 08:31:20


  老百姓从深山区、石山区搬进县城,一下子从“山民”变成“市民”,他们如何适应“一步跨千年”的转变?9月8日,“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的记者们走进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采访纳雍探索“百姓讲评”工作机制助力群众“华丽转身”的故事。


纳雍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鸽子花风情小镇航拍图


  53岁,拥有几十年“酒龄”的“酒鬼”宋文元砸烂了装酒的胶桶,随手丢进小区垃圾箱,这惊人的转变让记者吃惊,同时也让促使宋文元转变的珙桐街道白水河社区的百姓讲评员们深感自豪。

  68岁的白水河社区“百姓讲评”第一网格讲评员组长陈应学至今记得第一次去宋文元家开展讲评时的情景:那是2018年初,宋文元刚搬迁到社区不久。一进门,就看见地上堆着的烟头有一大撮,床头的凳子上放着的10斤装的胶桶里装了半桶酒,躺在床上已经醉醺醺的宋文元翻过身,提起胶桶对着嘴灌。

  如果宋文元不转变过来把酒戒掉,他这辈子就完了。同为易地扶贫搬迁户的陈应学想起街道探索“百姓讲评”工作机制的初衷:通过百姓选百姓贤、百姓讲百姓事、百姓评百姓理,让群众从过去的行为习惯中转变过来,过上幸福的“市民”生活。


纳雍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鸽子花风情小镇百姓讲评员正在监督指导宋文元整理床铺


  于是,陈应学带领讲评员杨春学一次次往宋文元家跑,讲道理、摆事实,希望他戒掉酒瘾,把家里卫生打扫干净。讲评员们推心置腹的话让至今未婚、与年过久旬的老父亲相依为命的宋文元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于是宋文元慢慢有了转变。

  陈应学了解到宋文元无职无业,无法生活,于是,陈应学积极和街道领导联系,推荐宋文元成为社区保洁员,一个月工资1200元,这让宋文元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于是砸烂了装酒的胶桶,与过去的日子彻底告别。


  “我想存点钱,遇到合适的好讨个老伴过日子。”说到未来的打算,宋文元有些腼腆。

  “为让搬迁群众迅速适应城市生活,‘百姓讲评’探索出了许多实招。”珙桐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伦介绍,通过成立讲评组织、选聘讲评队伍、配套讲评制度;通过采取现场“抓点”、走访“控线”、综合“管面”等讲评方式,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通过实施“积分制”兑现积分奖励激励、开设“荣耻榜”选树典型教育警示、建立“双台账”联动力量排忧解难等方式,触及群众心灵,督促群众转变。

  年越八旬的张怀春从曙光镇搬到县城后,因为城里找不到人聊天,天天找儿子吵架,要儿子送他回去。讲评员陈应学知道后,天天邀约他到社区里转转,和互不相识的老年人聊天吹牛,随着陌生面孔变成老熟人,慢慢地,张怀春适应了城市生活。

  采访中巧遇张怀春。“老张,还回曙光镇不?”陈应学问。“还回去做哪样?城里生活比农村安逸。”张怀春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采访团在纳雍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鸽子花风情小镇采访


  陈应学作为讲评员在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时时争做表率。“在老家时,我喜欢咂几口叶子烟,买了个几千块钱的烟斗。可是咂叶子烟爱吐口水,搬到城里后,才发现乱吐口水很不卫生,于是狠心戒掉了烟瘾。”陈应学说,咱是讲评员,咱要带好头,带领搬迁群众迅速转变,一起过上幸福的城市生活。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谢朝政 吴传娟 冯相清 周阳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田旻佳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