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多彩贵州·相约2020】水城县:一颗“红心”背后的“勤”与“智”

  20年前,红心猕猴桃率先在水城县猴场乡猴场村“安家”。如今,绵延数里的猕猴桃果园成为山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村民们因一颗“红心”发生改变。


W020200908764546976362.JPG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水城红心猕猴桃又步入采收季!


  走进猴场村猕猴桃基地,山上山下的猕猴桃开始落叶,已经成熟的猕猴桃密密匝匝地挂在藤蔓上,果香四溢、“笑脸”相迎。


  9月8日,艳阳高照。猴场村十五组村民黄吉永和儿子趁着天气好,在猕猴桃林里忙着采收猕猴桃。“一共种了8亩,今年2亩进入盛果期,纯收入3万多元,现每天都能接到‘老顾客’要猕猴桃的电话,忙中有乐。”


W020200908764548295992.JPG


  从地里采摘猕猴桃背到马路上,要爬山,要过沟,要下坎,虽辛苦,但黄吉永母子的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和记者聊天时也不断发出爽朗的笑声。


  “这片地,村里人以前叫它石旮旯,现都叫它聚宝盆,现一棵猕猴桃树结出的果实,比以前种一亩地种玉米、土豆的收入还高,像这棵树摘的果实价值700元,靠这些树我们家盖了大平房,还要买小轿车呢……”黄吉永说。


  “这在猴场村并不稀奇!”一旁与外来客商交流的猴场村村支书杨真明说,如今,村里像黄吉永家一样靠猕猴桃产业过上好日子的村民还有很多。


W020200908764549915564.JPG


  村民谢义良,种植3亩猕猴桃,今年收入有15000元。


  “我一棵都不想种,成百上千亩种猕猴桃,到时候卖给谁?”说起当年闹的笑话,村民李定福很是尴尬。原来,在2008年,猴场乡干部动员李定福种猕猴桃,李定福家只种了小部分,大部分土地还是用来种玉米和土豆。


  看到猕猴桃市场越来越好,李定福于2010年自掏腰包购买苗木种了6亩猕猴桃。如今,依靠猕猴桃积累的资金,李定福开了一家理发店。


  ……


W020200908764551565002.JPG


  盘点红心猕猴桃的“勤”和“智”,猴场村民如数加珍。


  2000年,水城县从四川引进红心猕猴桃在猴场村试种340亩,涉及193户村民。三年后,这批猕猴桃陆续挂果,品质好过原产地,特受消费者热捧。


  趁热打铁,猴场乡迅速掀起燎原之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现共种植猕猴桃24600亩,覆盖6个村85个村民组,让这里成了一个猕猴桃交易市场。


  近期,随着猕猴桃大量上市,前来猴场乡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更是不计其数,上百家老百姓将猕猴桃样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让客人“大饱眼福”。


W020200908764553974142.JPG


  现场,为用户代购猕猴桃的邮政、申通、顺丰等十几家公司的快递小哥业务繁忙,上千件猕猴桃,每天通过快递公司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在猴场乡,依靠种植猕猴桃成为万元户比比皆是,十万、百万元户也很多。


  在水城县,享受到产业富民“红利”的远不单单是猴场乡,尝到甜头的水城县在米萝等乡镇,建成“百里猕猴桃长廊”,通过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昔日产煤乡镇由“黑”向“绿”,猕猴桃成了“生态果”和“致富果”。


  在发展模式上,水城县采取农户用土地、技术入股等分红的方式,使得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目前,水城县共种植猕猴桃11.2万亩,猕猴桃产业实现了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销售为一体的链条化发展,销售上实现线上、线下双驱动,基地建设与休闲观光、民族风情体验登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W020200908764555333937.JPG


  水城县把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现在,水城红心猕猴桃远销俄罗斯、加拿大、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今年,水城县红心猕猴桃挂果面积约5.5万亩,预计产量2.25万吨,产值可达8亿元;覆盖农户3.73万户14.12万人,其中贫困户5056户18754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谢勇勇

编辑 刘诗雅

编审 田旻佳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