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精彩!贵州白酒全产业链演绎高质量发展“三部曲”

  田野里,一片火红的高粱地。

  车间里,一股醇厚的酱香味。

  城市里,一幅兴盛的酒旅图。

  三个“场景”,一张“蓝图”——贵州白酒全产业链发展。


1.jpg


高梁红了,遵义百万亩高梁喜获丰收。(摄影 赵永章)


2.jpg


农户采收高梁(摄影 赵永章)


  作为贵州工业经济的“压舱石”,白酒从高粱种植到酿酒加工,再到酒旅融合,整个产业链涵盖一二三产业,发展蓝图如此清晰。

  当前,贵州有机高粱种植基础不断夯实,白酒企业快速增长和省内白酒包装配套比不断提高,酒旅融合探索之路不断深化,推进了白酒产业链协同发展和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正如白酒产业链弹奏的“三部曲”,每部曲都精彩万分、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jpg


9月2日,第十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线上活动贵州酒类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举行。(供图 刘力维 刘小明 旷光彪)


 一部曲:红了高粱 富了百姓

  9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走进仁怀有机高粱基地,一串串颗粒饱满的高粱,在微风中弯腰点头,一副丰收喜庆图映入眼帘。

  高粱基地,称之为白酒行业的“第一车间”。

  回溯高粱基地发展,对于贵州而言,有着悠久的历史。

  然而,在解放前,贵州高粱种植都是原始的粗放型撒播,土地产出率低,收益不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贵州高粱种植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开展万亩高粱田间试验等举措,推动高粱产业发展。

  1986年,国家农业部确定仁怀为高粱生产基地,通过三年的实施,到1988年,高粱种植面积达6.5万亩。而今年,仁怀种植有机高粱面积达26万亩,较1988年翻了4倍,遵义红高粱种植面积达132.2万亩,居全省第一。

  目前,遵义市辖区内规模较大的白酒企业都建立有原料基地,实行合同种植,保护价收购。

  以茅台订单收购价为例,遵义有机红高粱从2010年4元/公斤提高到2019年9.2元/公斤,翻了2倍多,兴了产业,富了农民,成为名副其实的“高身价高粱”。

  今年,仁怀种植有机高粱预计亩产在600斤以上,总产量有望突破7.8万吨,产值将达到7.17亿元,覆盖农户4.73万余户,户均收入1.5万元以上。

  数据显示,今年贵州高粱订单种植面积178.99万亩,占87.12%,比去年增加61.19万亩。全省酒用高粱标准化种植面积140.5万亩,占68.4%,比2019年的60.9%,提高了7.5个百分点。

  高粱产业,一路高歌猛进。作为白酒产业链条上的“第一车间”,高粱种植奏响了白酒产业的“第一部曲”:规模扩大了、农民丰收了。


4.jpg


2019年9月12日,消费者在酒博会上选购白酒产品。(摄影 王剑)


  二部曲:酱酒腾飞 补链发展

  作为酱香白酒界的龙头企业,多年来,茅台始终尊崇道法自然的酿酒工艺,始终把产量、成本、效益、速度等方面发展都服从于质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以茅台为引领的贵州白酒企业出现了惊人速度、逆势增长的发展格局。更为喜人的是,2019年,茅台成为国内首家千亿级酒企。

  再看以下两组数据:白酒产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57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089.2亿元。白酒产业利润总额连续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在赤水河流域,中国酱香型白酒10强企业中,有9家企业分布在贵州境内。同时,贵州赤水河流域以高达50多万千升的白酒产能占中国白酒产能的83%。

  可以说,贵州以赤水河流域为核心的产业带,聚集了茅台、习酒、国台、金沙等重点酱香型白酒企业,形成了“酱香为主、兼顾其他”“高端引领、中低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

  尤其在今年以来,贵州白酒在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仍然实现逆势增长。

  上半年,贵州白酒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569.14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重点企业增势较好,茅台集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4%,习酒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26%。国台、金沙、珍酒、钓鱼台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06%、69%、31.91%、113%。

  在白酒产业发展迅猛、市场十分成熟的情况之下,也为贵州白酒包装产业迎来了历史发展“红利”。因此,贵州提出,提高省内白酒包装配套率,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今年底,全省白酒省内配套率达50%,到2022年冲刺80%。

  如今,全省大力推进白酒产业和包装产业的配套联动,今年上半年,贵州白酒包装配套产业存量不断盘活,增量有效扩大,省内白酒包装配套率达到43%,为完成全年达到50%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白酒“向黔看”,不久将来,白酒包装产业也将“向黔看”。

  白酒产业的“第二部曲”,酒企发展铿锵有力,包装补链韧劲十足。


5.jpg


2019年9月11日,酒博会上,市民“杀角”购酒热情高。(摄影 管云)


  三部曲:酒旅融合 正当其时

  “来茅台镇,不仅能品尝到正宗的酱香酒,还能观赏到当地风光景色。”

  “听酒史、闻酒香、品酒艺,独特的酱酒文化让省内外游客们流连忘返。”

  茅台镇、中国酒文化城、“美酒河”巨幅摩岩石刻、“天下第一瓶”……酒旅融合交相辉映。

  有行业人士认为,酒旅融合发展,是酒业顺应消费升级下的主动变革,深入了解酿酒产区生态、自然、历史、文化等消费式体验已成为新的消费需求。

  多年来,仁怀依托酱香白酒的品牌影响力和酱香文化的驱动力,以酒为媒,以工业旅游为主抓手,实施“1314”产业战略,精心谋划了105个工业经济、酒旅融合及城市建设的项目,做足酒文章,走出酒天地。

  1996年,仁怀旅游接待人数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0万元。2019年,仁怀实现接待游客12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0.84亿元。23年来,旅游收入翻了3000多倍。

  如今,仁怀已建成以茅台酒镇为核心的世界名酒旅游带和国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家级工业旅游创新示范区,茅台酒酿酒作坊列入国家工业遗产。

  在2019年酒博会期间,仁怀市、习水县、汇川区面向全球推介了酒旅一体化产业,旨在进一步探索酒旅融合发展新路,向世界抛出“酒旅融合”橄榄枝,扮靓了白酒与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新名片。

  在贵州,除遵义掀起探索酒旅融合新热潮之外,坐落于兴义市南郊、有“中国最美酒厂”之称的贵州醇,充分把握住贵州省振兴旅游、复兴黔酒的机遇,已开辟一片自己的新天地。

  2018年,经国家及贵州省评选,贵州醇景区评审为国家4A级景区,成为中国少有的融生态景区和特色酒庄一体化的工业旅游4A级特色景区,这形成了贵州创新性探索酒旅融合的又一处新样本。

  今年3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了《贵州省深化酒旅融合发展实施细则》,确保“深化酒旅融合发展”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可以说,贵州挖掘白酒酿造特色产业文化与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让更多的人共享到美酒行业与旅游业“井喷式”增长的红利。

  白酒产业的“第三部曲”,酒旅融合正书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华永

编辑 刘思博

编审 杨仪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