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眼述评】产教融合!研究生教育提升贵州农业科技含量

W020200827447730636924.jpg


  8月20日,在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研究实验室里,动物医学系系主任程振涛正和他所教授的2018级硕士研究生谢晓东一起讨论有关安卡拉病毒的疫苗研究。


  2017年,程振涛和他的研究团队在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彝家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现该地病鸡患安卡拉病毒病。为帮助鸡场养殖农户解决减少损失,程振涛研究团队从病鸡的诊治,再到安卡拉病毒的疫苗研究等方面持续深入研究。


纪达(左一)指导养殖户进行生产


  “养殖工作‘防大于治’,前期的预防工作做好了,能帮助养殖户降低生产成本与生产风险。”在程振涛看来,研究生应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产,在实际运用中发现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回到实验室继续深入研究。


  深化产教融合,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8月初,贵州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对研究生教育提出要求:紧密结合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加强研究生培养,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布局产教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研究生智库作用,引导全省研究生主动做为,把科研项目做在厂矿车间、田间地头,把学术论文写在多彩贵州的大地上,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谱写出了贵州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的新篇章。


  转变培养模式 服务地方经济

  

  纪达,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博士村长”团成员,目前是贵大生态渔业队队长。


  今年疫情期间,纪达在安龙县纳跃村坝区指导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应用。


程振涛研究团队对病鸡进行现场剖检诊断


  “我们养的鱼无论投多少饲料都不长个!”苦恼不已的纳跃村养殖户汪林贵,找到了贵大生态渔业队求助。


  经过现场调研,纪达团队了解到,汪林贵的稻田鱼,是因水温过低导致生长缓慢。因此,团队为农户开出了成本低廉、实用性较强的“药方”,赠送了自主编写的《稻渔综合综合种养技术手册》,并建立了技术指导微信群,对安龙县稻田养鱼农户进行长期、实时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养殖户得到难题解决,脸上有了笑容,就是我们不断研究学习的动力。”纪达说。


  2017年,贵州省教育厅委托贵州大学启动实施了乡村振兴“博士村长”计划,这既是一门设在田间地头的“思政课”,也是一门检验理论知识的“实践课”,更是贵州青年学子助力脱贫攻坚的“示范课”。


  “博士村长”计划以博士研究生为主,依托贵州大学重点支持的12个农村支柱产业专家团队、导师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项目,建立“产业+专家+基地+博士村长”的扶贫工作模式。


  目前,300余支“博士村长”队伍共11万余人次,深入到全省各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和教育扶贫,累计为全省经济创收达30亿元之多。


杨文佳(左二)指导研究生开展实验


  深化融合发展 提升培养质量


  在中药民族药领域,贵州通过校企、校校、校地合作,已形成了一批别具特色的民族医药的产学研基地,为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贵州医科大学药学学科、贵阳中医学院中药学学科、遵义医学院药理学(特色民族药的药理学研究)等特色教育与研究,在推动民族药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全省有药物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以及工程中心3个,并形成了“重应用、重交叉”的学科特色,对贵州中药及特色民族药的深度研发和贵州民族药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在赤水,研究生力量和智慧为当地特色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遵义医科大学金钗石斛研究团队累计培养了2名博士研究生、48名硕士研究生,他们的研究成果直接支撑了附石生长的金钗石斛产业发展,使得丹霞石不仅具有旅游观光价值,更成为当地“点石成金”的替代性土地资源,农民获益颇丰。


  深化产教融合,为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广阔空间。今年6月,《贵州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提出建立健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杨文佳(左二)深入清镇蔬菜种植基地进行调研并指导春耕生产


  同时,贵州将从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事业、企业、行业、实务部门等遴选首批100名产业导师,共同参与我省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深化产教融合,补齐专业型师资短板,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在贵州,高校科学研究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从基础研究转向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协同发展,从独立产业研究转向全产业链研究,进一步强化了研究生教育融合性。


  创新发展模式 提供人才支撑


  如何在研究生教育中真正做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这也是贵州省山地珍稀动物与经济昆虫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阳学院硕士生导师杨文佳副教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杨文佳所在的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是大鲵资源保护利用和山地农业害虫生态防控。杨文佳本人主要是开展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中药材采后储藏保护研究。


  “我们的研究项目都需要接地气,但我们的研究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刚开始都有顾虑,弯不下腰。”杨文佳说,一定要带着研究生到基地去、到大田去,去看看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近处,清镇市芦荻哨村华慧农业蔬菜种植基地;远处,黔东南剑河县的各个乡镇上,有时仅来回的车程就要一天时间,为了第一时间处理样品,他和研究生们回到学校的第一目的地就是实验室。


全省研究生组成了一支服务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的“劲旅”


  从研究生亲眼看到问题、找出问题、思考讨论、撰写方案、室内试验,再到大田试验,每一个环节都在导师都指导下,一步步推进,真正做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


  “研一的理论学习后,研二我会有更多到生产企业的实践机会。”8月25日,贵阳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2019级食品工程硕士研究生严涵,正在整理猕猴桃软腐病防治资料。这是他不久前随导师王瑞教授外出六盘水市调研搜集的材料。


  严涵告诉记者,贵阳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为六盘水两家公司提供生产技术指导,这也给他和同学们提供了许多实践实验研究的机会。


  贵阳学院于2018年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致力于加速领军型人才、高层次人才的汇聚和培养,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和校地融合,打造区域一流的学科专业群和研究生教育。


  贵州省研究生教育突出“服务性”,从全产业链出发,深度参与全省高校的科研项目和高水平学术研究,各高校与科研院所研究生已成了一支服务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劲旅”。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诗雨 王雨

编辑 杨羽

编审 杨仪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