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市民·追梦桥”系列评论之五:以平安桥托举和谐新生活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每个群团组织都能打造出几个有影响的服务品牌,那么合起来作用就大不一样了。”


  搭“五桥”建“五家”,共筑幸福千万家。今年,中共贵州省委下发了工青妇组织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作方案,明确要发挥工青妇优势,凝聚工青妇合力,共同创建“新市民·追梦桥”联合品牌,引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适应新家园、融入新生活、实现新梦想。


  建好新市民追梦桥,是搬迁群众的迫切需要,是党委政府的初心使命,是工青妇组织的时代担当。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创建“新市民·追梦桥”联合品牌的意义,天眼新闻推出“新市民·追梦桥”系列评论,敬请关注。


20200831151543_30344_副本.jpg


  以平安桥托举和谐新生活


  ——论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


  民心顺则和谐生。搬迁群众搬进了新社区、拥有了新身份,如何帮助他们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是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重要章节。搭建“平安桥”、创建“和谐之家”是夯实搬迁社区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旨在为搬迁群众创造安定有序的居住环境,为新市民的养成保驾护航,为稳新居更为顺民心。


  搭建“平安桥”、创建“和谐之家”,要开展好法治宣传。增强法治观念,强化规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是新市民养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工青妇组织要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活动,通过制作法治宣传片、发放宣传册、设立法律服务咨询台等,以案释案、以案说法,用群众语言、通俗故事向搬迁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引导搬迁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营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搭建“平安桥”、创建“和谐之家”,要化解好矛盾纠纷。从散居到聚居,对搬迁群众而言,不仅意味着居住条件的改变,更意味着生活社交圈的拓展。新社区人员多、县域杂、生活习惯千差万别,自然容易发生摩擦冲突。工青妇组织要以预防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稳定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劳动争议、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矛盾多元化解,努力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畅通安置点职工权益侵害诉求渠道,依法做好维权工作。


  搭建“平安桥”、创建“和谐之家”,要疏解好群众情绪。搬出大山进入城镇生活,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搬迁群众思想上、情绪上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工青妇组织要及时建立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关心关爱机制,广泛走访职工家庭,充分利用心理疏导室,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为搬迁群众提供情绪疏导、感情引导、心里辅导等服务,帮助群众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减轻压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搭建“平安桥”、创建“和谐之家”,要引导好社区管理。引导搬迁群众参与管理公共事务,不仅能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且有利于培养群众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工青妇组织要建立收集反映群众诉求的常态化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管理,推动更好解决涉及搬迁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实际困难,让搬迁群众在新社区安心扎根、舒心生活。


  此心安处是吾乡。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中,只要工青妇组织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利用足广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积极开展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群众情绪疏解、社区治理为一体的权益维护,定能积“小安”为“大安”,以平安桥托举搬迁群众的和谐新生活。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评论员 黄丽媛

编辑 肖慧

编审 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