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眼一线】安顺90后女孩选择做兽医:思考“生命的重量”

  每天清晨,刘亚娟都步行两公里,到贵州安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班。今年7月,从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V)结业后,刘亚娟每天都坚持这么做,一是能够强健体魄;二是能够冷静下来反思工作。


刘亚娟


  国家专利、核心期刊论文、CFETPV培训优秀毕业生……对于一个刚满30岁的年轻兽医师而言,刘亚娟储备了比较丰富的国内和国际兽医学理论。然而,她并未因此满足,刘亚娟说:“实践是短板,要把理论真正运用到实际,才不算白学”。


  从事兽医工作10年来,刘亚娟一直有个愿望:“让更多人像重视人医一样重视兽医”。


  白领与兽医


  本科学习时,与许多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一样,刘亚娟一直在纠结:转行还是坚持?


  她曾想,转行念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在外企办公室,穿套装、喝咖啡、吹空调,当一名精致的“白领”;她也想,坚持念兽医学硕士——在实验室,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农场,与各种牲畜家禽“搏斗”。


  刘亚娟(左4)与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外籍教授合影


  兽医行业一直以来薪资待遇不高,甚至还面临许多误解。“宠物医院医生”“给小猫小狗看病”“给宠物打疫苗”……这是大多数人脑海里的“兽医”。


  与市场上对兽医专业毕业生的“低期望”不同,学术上,兽医的专业性非常强。畜牧生产、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没有一门课是轻轻松松就能学会的。


  在“白领”与“兽医”之间,左右摇摆。


  最终,刘亚娟割舍不下用四年青春学到的知识,坚持攻读兽医专业研究生。


  刘亚娟(左三)与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同学合影


  这个决定做得并不容易。从小,刘亚娟就害怕动物,对小猫小狗都“敬而远之”,更不用说牛羊等大型动物了。


  大三的一次动物解剖实验,让刘亚娟记忆犹新。手术台上,同学和老师正在给兔子打麻醉针。刘亚娟鼓起勇气走上去三次,但每每拿起手术刀,又泄气了。最后,刘亚娟哭了。


  生命的渺小以及对动物命运难以掌控的无奈,让刘亚娟第一次直面兽医需要面对的现实:生命的重量。


  可是,那次痛彻心扉地大哭,让刘亚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尽自己所能,当好一名能够保护和挽救生命的兽医”。


  2012年春天,在研究生报考志愿栏,刘亚娟毫不犹豫地填上了——预防兽医学。


  理论与实践


  自从选择了预防兽医学专业,刘亚娟就穿上防护服,走进实验室,开始了在显微镜下观察病毒的日子。


  每一个细胞和病毒在显微镜下放大,刘亚娟对兽医这份职业的理解也逐渐“放大”。


  预防是兽医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刘亚娟认为:“重大动物疫病传染性和致死率高,从源头抓起,未雨绸缪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刘亚娟看来,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将理论融汇贯通的最佳方式。


  于是,刘亚娟跟随导师到重庆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动物安全实验室开始了实习生涯。


  刘亚娟(右三)获得优秀毕业生


  重庆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的动物安全实验室是三级实验室,主要负责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诊断、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报告,拥有保存病毒毒株的资质。


  对于学习预防兽医的刘亚娟而言,在实验室实习,让自己拥有了打开动物疫病研究的“百科全书”,能够一睹许多罕见病毒毒株“真容”。


  穿着白大褂、换好防护服、戴上护目镜……每天,刘亚娟就像她最爱的电视剧《法证先锋》里的角色一般,工作充满了成就感与仪式感。


  成就感逐渐变为了对这份职业的喜爱。刘亚娟每天都沉迷在工作里,为动物疫病预防方法建立、进出口动物疫情监测、动物疫病病源追溯忙碌着。


  建立于喜爱之上的忙碌,总是充满了获得感。


  2015年,当刘亚娟研究生毕业时,不仅获得了“学院优秀毕业生”,她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LAMP方法的建立》《沙门菌夹心DNA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宿主miRNA调节沙门氏菌感染的研究进展》三篇论文还分别在中国兽医学报等3家SCI期刊刊登。


  刘亚娟在培训过程中回答问题


  同时,在导师和实验室专家的指导下,她研究的“HPS等温扩增快速检测用引物、试剂盒和检测方法”“APP等温扩增快速检测用引物、试剂盒和检测方法”“沙门氏菌夹心DNA杂交快速检测用探针、试剂盒和检测方法”也获得了国家级专利。

 

  回家与培训


  毕业后,刘亚娟决定告别心中“炙热”的重庆,回到家乡安顺,当一名兽医师。


  离开了“高大上”的三级实验室,来到一间略不起眼的检测中心工作。在刘亚娟看来,无论是选择回到安顺,还是参加CFETPV培训,都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在动物疫病预防上,发挥更大的价值。


  刘亚娟在实验室


  刘亚娟希望,越来越多青年兽医能够回归乡村、回到基层,她也希望,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防疫员工作压力大、专业技术培训少、待遇差的现状能够改变。


  于是,2018年,刘亚娟决定报名参加全球首个国家级兽医培训——“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该培训项目由农业农村部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联合举办,旨在提高各国兽医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一批我国流行病学领域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强化我国兽医体系能力建设。


  刘亚娟在办公室


  进入项目最终的核心班并非易事。贵州省、安顺市两级推荐、项目办筛选、青岛选拔培训、项目核心班培训……50进20、20进3、3进1。7月毕业时,刘亚娟成为了自项目创办以来贵州省唯一一名优秀毕业生。


  刘亚娟回忆说,两年的培训“痛并快乐着”。因为80%的课程由来自英国皇家兽医学院、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的外籍教授进行全英文授课,对英语要求很高,每天学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态。


  “痛”——因为压力与责任。作为全省进入项目核心班的“独苗”,刘亚娟反复提醒自己,学习不仅是为了自我提升,更要把知识带回贵州。


  “乐”——因为收获与成长。刘亚娟不仅学到了在动物疫病监测、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早期风险预警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国际前沿理论,还寻找到了工作中新的突破点。


mmexport1598793328967.jpg

  刘亚娟在基层筛查动物疫病


  刘亚娟说,下一步希望能够整合省级专家资源,建立全省的动物疫病防控平台,加强人医与兽医间的沟通交流,推动卫生部门与医疗系统开展合作,搭建一个具有贵州特色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赖盈盈

编辑 杨羽

编审 杨仪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