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发现和感受大山的独特精彩丨东西部扶贫协作“6+1”省级媒体聚焦贵州

  山海情深,协作无间。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东部6个省(直辖市)8个城市与贵州省8个市(州)“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由东部上海、广州、杭州、宁波、苏州、青岛、大连等7个发达城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等8个市州。


  自此,沿海发达城市的资源与真情纷纷“抵达”贵州各脱贫攻坚战场,经过近5年的共进退,东西部扶贫协作在贵州大地上结出累累硕果。


  为讲好东西部扶贫协作故事,充分报道和展示中国减贫脱困奇迹的新篇章,8月25至30日,“山海同行·决胜今朝”东西部扶贫协作“6+1”省级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贵州,媒体记者们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文化旅游扶贫、干部交流及产业、就业、消费扶贫等主题进行采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见证贵州好故事,解密贵州好产业,感受贵州大发展,全方位聚焦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


  传递贵州好故事


  “一亩香葱能挣2万多元,上海‘冰力’和遵义‘给力’缺一不可,这样的故事太有能量了。”


  8月25日,在遵义市湄潭县黄家坝街道官堰居的香葱基地,为了把上海出资建起的制冰厂帮助湄潭小香葱迎来大发展的“好故事”全方位展现给上海观众,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毛睿和搭档孟雷全程奔跑,将素材收集到满卡。


微信图片_20200831072123.jpg


  了解到8年来上海市持续加大对遵义市的帮扶力度,坚持高位推动、集中力量、整合优势,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真帮实扶,仅上海市级援助遵义市财政专项资金就达14.4亿元,2020年财政援助资金达4.14亿元,为历年之最的情况后,上海采访团的记者们更是深深感受到协作的力量。


  “家就住在城南社区,走路5分钟到车间,一个月收入3000元,做鞋子简单,通过培训,上了年纪也可以工作补贴家用。”


  安顺市紫云城南社区易地扶贫搬安置点在城南社区扶贫车间里,60岁的刘杰英拿着刚缝好的鞋面,娴熟的穿着鞋带,身穿布依族服饰的她吸引了山东采访团记者们的注意,了解了这个“家门口就业”的故事,半岛都市报记者王永端感慨:“城南社区里的搬迁户生活真不错。”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贵州的精彩故事何止于此。


  在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谢桥村,“谢桥乡愁”馆的主厨杨开群正在为大家制作侗族特色菜——油茶米汤鸡。


  48岁的杨开群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0几年前丈夫患病离世,生活的重担全落到她一个人肩上。2018年,围绕玉屏特色产业、建设重点项目和扶贫企业,太仓投入190万元的帮扶资金,协助谢桥村发展油茶加工、乡村旅游、民宿餐饮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杨开群的生活从此迎来了转机。


  一道油茶米汤鸡,苏铜两地结深情。杨开群的故事感染着江苏采访团,在一旁认真记录的苏州日报记者张帅说,2017年至今,他先后6次走进铜仁采访,双方在产业合作、人才交流、消费扶贫等方面的合作,让他收获不少,苏铜两地百姓的情谊,最让他动容。


  解密贵州好产业


  “我们菌种场于2018年8月启动建设,2019年1月正式建成投产,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面积142亩,年菌棒生产能力0.7亿棒。”在六盘水市,辽宁采访团的记者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贵州康群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祥介绍。


  “在辽宁没有这么大规模的菌种厂,机械化程度也没有这么高。像鲜菇的话,本地市场消化得比较少,大多数都是运到外地进行深加工。”贵州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势头,让辽宁日报记者关艳玲很是震惊。


  听说采访团记者来自辽宁,杨建祥竖起了大拇指,“大连对我们的帮扶力度也很大,前后援助了5300万元的资金,用于食用菌基地建设和工人工资的支付。”


  在采访收集到“水城县杨梅菌种场稳定务工人员300多人,2020年至今已生产1963万棒,种植基地长期务工500多人,已累计种植1780万棒,采收鲜菇1304吨,产业带动贫困户493户2004人增收。”的这组数据后,采访团记者们兴趣十足地说:“这个产业报道出来,一定很精彩。”


  东西部扶贫协作中,产业做好了,帮扶就算成功了一大半。


  “好香啊!”在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的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兰花大棚,阵阵清幽的兰花香,扑鼻而来。


微信图片_20200831071547.jpg


  “大家看到的这个兰花产业大棚里,有广州市1200万元的帮扶资金。兰花香,广州对我们的帮扶情谊长。”惠水县好花红镇党委副书记高刚笑着说。


  面对远道而来的广东采访团记者,高刚把说话的音量“开到最大”,该项目广州投入对口帮扶资金1200万元,建成温室大棚7栋3.7万平方米。该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好花红村集体所有,产生的分红收益归项目覆盖的村集体和贫困户,可使建档立卡贫困户1055户4149人直接受益。


  “贵州的好山好水,再加上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助力,产业确实有奔头。”记者们感叹。


  在毕节,广东采访团走进织金县猫场镇皂角精加工厂房,了解毕节皂角“走上”广东餐桌的生动故事。加工车间内,当地群众正在忙碌着,一包包食用皂角产品“走下”生产线。


  皂角是织金县主导产业之一,目前种有50余万亩,其中猫场镇3.7万亩。当下,该镇从事皂角精加工企业有90余家,每年加工成品皂角精1600余吨销往广州、深圳等地,年产值达4亿元以上,带动群众8000余人增收。


  “在对口帮扶中,广州市在农产品销售推广、市场开发、生产加工基地援建、技术援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猫场镇镇长陈运兴告诉采访团,该镇皂角精加工基地现在是广州市花都区消费扶贫基地。


  见证贵州大发展


  “这个地方是真的美。”站在黔西南晴隆县阿妹戚托特色小镇,浙江采访团记者们连连夸赞。


  2018年初,黔西南州晴隆县全面启动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工作,设计打造了阿妹戚托特色小镇。如何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成为当地扶贫干部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晴隆县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结对伙伴,宁海县经过细致调研,决定将创建基地项目列入对口帮扶项目,选址在阿妹戚托小镇旁的三宝彝族乡产业园内,投入800万元建立甬黔共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晴隆县龙发服饰有限责任公司首家入驻。”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


timgG0U3M69X.jpg


  两年多时间来,宁海扶贫干部出政策、跑订单、捐设备、送技术,一步一步帮扶企业走上正轨,实现了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的脱贫致富梦。


  “看到宁海的帮扶让当地的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也与有荣焉。”采访团的记者们说。


  “今天,我们又将迎来新一批的职教老师,这给我们学校的教育资源又注入了新的力量。”在黔东南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里,面对从家乡来的浙江采访团,该校校长张帆激动地把学校最新最好的消息告诉给大家。


  张帆原是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副书记。为进一步深入帮扶,2019年3月22日,杭州支教团抵达台江县,张帆便是其中一员。


  “我们是6个人一起来的,来的时候,发现学生中能用英语数1到10的学生都很少,大家都深感开展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张帆告诉记者。


  2018年,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被确定为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以来,台江县投入1.87亿元,其中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000万元,用于学校改扩建项目。


  “原来的学校只有2万多平方米,现在已经扩大至6万多平方米了,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这里的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跨越山和海的距离,参加此次采访活动的记者们在5天的时间里“遍访”贵州,用心用情地去发现和感受,通过文字和镜头传递出贵州的独特精彩。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综合报道

编辑 刘诗雅

编审 杨仪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