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眼观察】贵州精准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

  粉墙瓷砖宽平房,沙发彩电大冰箱……这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坝桥镇田坝桥社区居民徐卫平的家。


  2014年,徐卫平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徐卫平做梦也没想到,今天的日子能如此舒心。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徐卫平一家获得65000元危房改造补贴款,建起新房子、离开破屋子;儿女们享受到教育扶贫各项政策,徐卫平不用为借钱给孩子交学费四处奔波,4个孩子中目前已有3个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最小的也即将毕业;田坝桥社区的公益性岗位让他们夫妻二人同时有了工作……


  近年来,贵州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精准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让贫困群众真正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增进民生福祉实现新跨越。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明年就要参加中考了,我必须更加努力,才能考上最想去的学校——省级示范高中都匀一中!”8月中旬,还在放暑假的平塘县第四中学学生郭如意早早起床,拿出借来的新学期课本开始预习起来。


  今年5月6日,贵州省96所挂牌督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项目之一的平塘四中率先开学,郭如意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成为该校的首批学生之一。


  郭如意从通州镇平里河村搬到新兴社区后,学习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家离学校有10多公里,父母又外出打工,我和弟弟就在学校附近租房住,开销大,环境也不好。但现在我们上学只需要步行10分钟,校园漂亮整洁、教室宽敞明亮、老师亲切又和蔼,学习越来越有兴趣和信心!”


8.jpg

  通过开展各类社团活动,黔西十小师生全力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环境。黔西县第十小学供图


  扶贫必扶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贵州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这一目标,按照“城乡一体、精准改薄、城镇扩源”的原则,实施全面改薄和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积极破除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现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2018年底,贵州提前两年实现全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2019年,贵州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全部劝返复学,实现历史性首次动态清零。


  2020年6月底,全省挂牌督战的96所安置点配套学校按期保质保量全部建成,标志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配套实现全覆盖。


  治贫先治愚。贵州用实际行动作答——读书路上,一个孩子都不能少。


  医疗扶贫:看病不再“贵远难”


  近日,在册亨县坡妹镇中心卫生院,一场基于贵州省远程医疗系统的远程会诊把患者黄发平和远在县城的册亨县人民医院联系起来,他不出镇就能得到县医院医生的诊断。


  56岁的黄发平是册亨县坡妹镇纳塘村松林组人,7个月前,他不慎从摩托车上摔下,头部腿部不同程度受伤。


  在一次复诊中,X光片显示,黄发平的病情有变化,卫生院向县医院发起了远程会诊。


7.jpg

册亨县坡妹镇中心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使用远程医疗设备为患者检查。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罗亮亮 摄


  通过远程会诊,县医院骨外科专家发现,黄发平髋关节骨折处的坏死迹象呈现发展趋势,建议他做髋关节置换手术。


  “医生告诉我,医保报销后手术费为5000多元,我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黄发平说,接下来他会好好考虑专家的建议,配合治疗。


  让患者及时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这是贵州加强远程医疗建设的成果。


  2016年以来,贵州通过大数据优势,建、管、用并举,整体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应用,推动远程医疗向村级和公立医院科室延伸,全力打通远程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乡镇检查、县级诊断”的诊疗模式,基层诊疗水平实现飞跃。


  诊疗水平在跃升,软硬件基础设施也在改变。“村里有了卫生室真是方便,门诊室、观察室、药房样样都有,像伤风感冒这类小毛病,再也不用跑远路到乡里去了。”水城县营盘乡罗多村村民李正昌对身边的变化感受深刻。


  近年来,贵州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部署推动“五个全覆盖”、“三年提升计划”、“五个全面建成”、“百院大战”、“健康扶贫专项治理”、“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决战健康扶贫攻坚系列行动”等一系列举措,着力破解基层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突出问题。


  住房扶贫:困难群众住有所安


  今年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关岭自治县获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地方”,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6.jpg

  三都自治县都江镇老人站在正在改造的房屋前笑得合不拢嘴。陈明珠 摄


  “全靠国家帮扶,我家才能顺利脱贫住上新房子,以后这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关岭自治县沙营镇大田村的贫困户陈国琼说。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贫困农户实现安居梦的惠民利民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自贵州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以来,全省约1200万农村群众实现安居梦。2017年至2019年,贵州农村危房改造年度绩效考核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2017年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动计划以来,贵州全面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等4类重点对象,累计实施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8.91万户。


  今年以来,贵州省住建系统充分利用贵州数字乡村住房保障APP系统,组织力量对“9+3”挂牌督战县(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户户见、零遗漏方式,逐村逐户逐人筛查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情况,遇到问题逐一整改、各个击破,目前已基本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核实工作。


  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贵州还深入分析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在政策把握、聚焦精准、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资金管理等5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具体原因,建立整治台账、编制整治技术手册、出台整治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开展问题整改。针对危房改造质量不高、资金兑付不及时、挂牌标识不到位、建新房仍住危房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确保到户台账精准、危房鉴定精准、改造整治精准、补助资金精准、挂牌标识精准。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罗亮亮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王璐瑶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