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眼观察】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中医药康养品牌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独特的高原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


  同时,苗、侗、瑶、水等少数民族同胞善用各类草药,让贵州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拥有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瑰宝”。


  如何利用好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其应用到大健康养生产业中去?近年来,贵州大力推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引导,做亮、做特、做优“黔药”品牌,促进中医系统与母婴保健、养老产业、森林温泉康养融合发展,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中医药康养品牌。


W020200829434303572798_副本.jpg

大方天麻、施秉太子参、安龙白及、兴仁薏仁米、赫章半夏……贵州道地好药材,正逐渐“叫响”市场。图为威宁自治县海拉镇元丰村药农在晾晒中药材党参。何欢 摄


聚焦中药材产业 丰富资源基础


  贵州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也是全国道地中药材重要产区。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贵州33个县(区)药用植物资源5304种,排名全国第四。


  近年来,贵州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把中药民族药产业列为贵州特色优势产业“五张名片”之一,强化中药材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进而使大健康养生产业资源基础更加丰富。


  “今年还要扩种十几亩薏仁!”兴仁市巴铃镇大普村薏仁种植户王元仁笑着说,“去年每亩收六七百斤,20多亩收入4万多元,基本上都是卖给公司,比种其他农作物要好得多。”


  今年1月,贵州兴仁薏仁米电商公司在大普村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土地,打造以销订产的“定制药园”,确保精准化、个性化订制薏仁米的产销。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植什么。‘定制药园’产品能达到中药饮片标准,加上套种模式,每亩薏仁米产值可翻一倍。”公司负责人夏召和说,今年预计在兴仁市发展薏仁米“定制药园”2.7万余亩。


  以“定制药园”的建设为示范引领,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中医药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是当前贵州省强化中药材产业基础地位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去年底,贵州省印发了《全面推进“定制药园”推进工作方案》,明确到今年底“定制药园”种植面积20万亩的目标,并逐年扩大“定制药园”认定规模。


  2020年贵州省中医药工作要点中提出,大力推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推动建设 20 万亩道地和大宗中药材“定制药园”,创建毕节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扶贫“定制药园”示范区。


  大方天麻、施秉太子参、安龙白及、兴仁薏仁米、赫章半夏……贵州道地好药材,正逐渐“叫响”市场。


聚焦“黔药”康养 扩大品牌影响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这里,各民族先民学会使用各种草药,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民族医药“瑰宝”。


  “南岭无山不有瑶”。瑶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加之游耕,大多居住在深山密林中,因而产生了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独具民族特色并集防病、治病、健身于一体的养生方法——庞桶药浴。当中,瑶族妇女还发明使用了月子药浴,它能让母子消除灾病、强身健体。


  研究人员在贵州部分瑶族村寨调查后惊奇地发现,因为瑶浴的作用,婚后的瑶家妇女少有妇科疾病,产后第三天就可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而不损伤身体。


  “能不能提取和吸收少数民族医药传统中的精华,并将它适度现代化和标准化,以让更多人群受惠,从而又以物质的形态传承和传播民族医药文化,让它更具影响力?”贵州宏宇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柴立看准民族医药的特点,将瑶浴与现代SPA有机结合,开发香药洗浴服务。目前,已与省内多家妇产医院和月子中心联合,植入该项产后康复服务。


  将中医药民族医药的精华融入大健康养生产业,无疑为其注入了贵州特色的灵魂。在大健康养生产业中做亮、做特、做优“黔药”品牌,重在抓住这一灵魂,扩大品牌影响力。


  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我国六大民族药之一的“苗药”,90%以上的药材集中在贵州。因此,以“苗药”为名,塑造黔药品牌成为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扩大影响力的重中之重。


  “苗医药要可持续发展,苗医药文化建设是保障。”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浩告诉记者,贵州将扩大苗医药文化国内国际影响力,拉动和扩大苗医药消费市场,加快苗医药文化向旅游业、餐饮、保健等各项相关产业领域渗透。


推动中医药康养深度融合


  盛夏时节,六枝特区落别乡龙井生态温泉度假区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景区泡池区域,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泡池种类有按摩保健池、中药养生池、温泉问道池、温泉戏水池及溶洞私密池,“中药养生池的配方和温度经过精心调配,几大类人群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泡池。”


  在度假区接待中心还有与六枝特区医疗机构联合打造的中医馆,可在度假区接诊,并提供30余个中医理疗床位。


  这样将中医药与温泉康养项目结合在一起,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在贵州涌现,推动中医药康养深度融合。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新一轮六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将着重发展健康旅游等“六大产业”。其中,健康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山地旅游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温泉省建设加快推进。


  同时,贵州积极推动“中药材产业+”行动,形成新业态,增长产业增值链。将中药材种植与旅游、文化、康养、日化等融合发展,形成中医药+新产业、健康扶贫新业态,带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已形成国家级黔东南州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百灵制药中医药康养小镇、息烽温泉中医药康养村等多个示范区(基地、项目)。


  融合之路,尚在途中。2020年贵州省中医药工作要点中提出,促进中医系统与母婴保健、养老产业、森林温泉康养的融合发展。


  贵州省《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支持养老机构发展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措施,坚持养老与养生结合,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特色康复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推动基层建设中医院或者开设中医馆。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罗亮亮

编辑 韦一茜

编审 王璐瑶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