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山海同行·决胜今朝”丨山海情深 勠力同行——苏州市对口帮扶铜仁市成果丰硕

  “得益于张家港市的大力支持,如今,我们这山旮旯也有了先进的现代农业!”8月26日,贵州省铜仁市沿河自治县高峰村有机农业产业园里,村民田祝梅指着身后爬满阳光玫瑰的葡萄架激动地说。

  46岁的田祝梅,过去靠种玉米、栽红薯维持生计。如今,高峰村在张家港市善港村的帮扶下,村子里建起了高规格、高标准的有机农业产业园。自此,她们也放下锄头成了“上班族”,每年收入近四万元,今年还拆掉木房新建了砖房。



  苏铜情深,筑梦小康。高峰村群众幸福指数的显著提高,只是苏州市倾力帮扶,铜仁市不断提升自我和奋力脱贫的一个缩影。

  2017年以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苏州、铜仁两市结对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如今,两市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扶贫协作,铜仁的10个县(区)、117个贫困乡镇、418个贫困村分别与苏州相应的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企业、协会、商会)结成帮扶对子,获得苏州各级财政帮扶资金16.6亿元。




  “兄弟”用心扶,自己也要奋力跑。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铜仁市把江苏省和苏州市帮扶的资金、人才、技术,与本身的资源、生态、劳动力等优势资源有机结合,精心实施帮扶项目1042个,覆盖贫困人口69万人。

  协作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铜仁引进苏州企业助力产业结构调整,让规模特色产业兴起来。在常熟市帮扶下,思南县在鹦鹉溪镇翟家坝等村新建2500亩白茶基地、年产能达10万斤的名优茶加工中心,助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数百留守村民就近就业。




  东西协作像一条杠杆,撬动了苏州企业投资铜仁的热潮,共建产业合作园18个,成功引进193家东部企业来铜投资180.87亿元,带动8226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铜仁·苏州产业园已成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成为铜仁城区正光、矮屯、打角冲等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就业基地。在打角冲华恒藤制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胜明说,借助苏州帮扶资金和销售市场,合作社已从十余人的小作坊,成长为带动130余名搬迁群众就业的扶贫企业。

  苏州市场大,铜仁资源多。铜仁借力消费扶贫,赴苏州举办30余次农特产品推介活动、在苏州设立31个“梵净山珍”展示中心,依托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绿色生态的“梵净山珍”越来越受到苏州市民青睐,铜货进苏实现销售额超13亿元,惠及贫困人口4万余人。




  东西部扶贫协作打开了铜仁面向苏州的窗口。铜仁全力推广以梵净山为首的全域旅游,仅去年就吸引超10万江苏游客入铜旅游。江苏游客的涌入,加速了铜仁区县特色旅游开发力度,万山、碧江抢抓机遇打造牙溪泰迪农场旅游、川硐范木溪民俗旅游等。去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352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79.2亿元,带动3.11万名贫困户增收脱贫。

  铜苏协作搭建起人才互动互补的桥梁。借两地人才交流挂职之机,铜仁着力提升教育、医疗、企业管理和技术队伍。在苏州建立11个劳务协作工作站,输送1.8万名铜仁贫困劳动力赴苏稳定就业。



  扶贫不惧关山远,苏铜携手奔小康。两地根据各自实际,共同出力、积极作为,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人才交流、资金管理、产业协作、消费扶贫、劳务协作,形成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

  铜仁市也巧借东风,化苏州送来的帮扶血液为造血干细胞,自力更生加速前行,绿色崛起之势日益强劲。2019年,铜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9.16 亿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50.5万亩,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0259元;全市367个贫困村出列,减贫12.2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16%。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田勇 江佳佳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王璐瑶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