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稻花香里说丰年!贵州剑河“稻蛙鲤”养殖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

  古人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了一片秋收繁盛的景象。


  8月27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哨镇九当村“稻蛙鲤”养殖产业基地内,成群的黑斑蛙聚集在田坎边享受着秋日暖阳,初秋的风拂过稻叶,轻微的动静不时惊动了稻田深处的鲤鱼,激起一片片水声。


DSC01513.jpg

田坎边上的黑斑蛙晒着太阳


  “这是我们搞的‘稻蛙鲤’综合养殖项目,今年光养殖的黑斑蛙,就已经出售4万多斤,前段时间又卖出去2000多斤的牛蛙,真的收获满满。”九当村党支部书记、剑河县九当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仪运听着稻田中此起彼伏的蛙声,脸上满是笑容。


DSC01614.jpg

杨仪运手拿稻田内养殖的鲤鱼与牛蛙 喜悦溢于言表


  杨仪运表示,2019年为了助力脱贫攻坚,发展产业带动脱贫。他在一次前往黎平考察养鸡项目的途中,偶然见到了黎平坝寨乡建设在路边的“稻蛙鲤”养殖项目。多次了解后,觉得很有发展前景的他便回到村中,与村合作社的3人一起当起“第一个吃蟹人”。


  “摸索产业,其实大家都没底,但是总要尝试,我们就先搞‘稻蛙’养殖。”杨仪运说。


DSC01538.jpg

黑斑蛙


  随后,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村合作社向村民以一亩一年800元的价格,租赁到了7.6亩的田地进行产业发展。并与黎平县的稻蛙养殖公司达成合作,由合作社出资,向公司购买了第一批240万尾黑斑蛙苗。


  通过公司负责供销、技术,合作社负责种养管理,实现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村中贫困户就业、入股分红。


  经过精心的管理和发展,第一批稻田蛙养成后供不应求。2019年底便累计出售稻蛙2.6万余斤,销售额近40万元。


DSC01582.jpg

稻田内养殖的牛蛙


  看到发展形势大好,杨仪运带领全村顺势引进稻田鲤鱼养殖。在得到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的帮助后,争取到了30万元的项目资金,加上合作社自筹的30.08万元,共计60.08万元,最终实现了“稻蛙鲤”综合养殖产业链,并扩大到20亩的发展规模。


微信图片_20200827162350.jpg

基础设施完善的“稻蛙鲤”产业养殖基地(晏学源 摄)


  “‘稻蛙鲤’养殖的优势就在于,它不仅可以依靠黑斑蛙、鲤鱼消除水稻虫害,还可以依靠它们产生的粪便为水稻提供肥料滋养,实现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杨仪运表示,产业链形成后,村中闲田得到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了最大效用,产业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


IMG_20200827_112351.jpg

稻田上方覆盖的网用于防止鸟类捕食稻田蛙


  “在得知九当村要开展‘稻蛙鲤’养殖项目后,我们镇里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帮助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将他们的农田田坎全部进行硬化,方便管理。并将村中的硬化路修到他们基地内,解决了交通运输的问题。”南哨镇党委书记张成金如此说道。


  “现在‘剑榕高速’马上就要开通了,以前走县道去到黎平卖蛙都要三四个小时,现在走高速,只要两个小时就到了。借着这个优势,我们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发展更多产业,带动村民有更多的增收路子。”杨仪运如此说。


微信图片_20200827162355.jpg

环境优美 乡村道路完善的九当村一处(晏学源 摄)


  今年4月份以来,该产业基地共投放鱼苗100多公斤、投放黑斑蛙240万尾,每亩田地种植稻谷1100斤。预计到今年9月底,产值将达到80万余元。


  如今,九当村“稻蛙鲤”养殖基地已带动当地贫困劳动力36人实现就地就业,人均就业收入达5000余元。项目初见效益后,已为九当村15户贫困户户均分红1000元,共计分红15000元。并通过同步发展黑木耳、辣椒等产业种植,累计解决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216人。


DSC01636.jpg

村合作社种植的辣椒通过“校农结合”销售至黔东南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时间,蛙声、水声、秋风声交相呼应,一曲反映着繁盛秋收与产业红利的自然乐章在九当村的田间地头里,徐徐奏响。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欧阳章杰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王璐瑶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