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油香菜香蕉香菌药香,册亨县这样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为群众铺实“致富路”

  今年以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把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作为指导实践的“方法论”、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围绕调结构助增收促脱贫的目标,依托当地气候、资源等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油茶、糯米蕉、蔬菜、林下菌药等特色产业,呈现出“油香”“菜香”“蕉香”“菌药香”的产业格局。


  把好用活“八要素”,册亨县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成就,有效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双推进,为群众铺实了一条条产业发展的致富之路。


  一滴油撬动十亿产业链


  山茶油是我国最古老的食用植物油之一,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


  册亨县拥有油茶林17.5万亩,丰产林15万亩,50年以上的老茶林7万多亩,100年以上的油茶5000多亩,年产油茶干果8000余吨。


  弼佑镇油茶育苗基地 匡奇燃 摄


  小小油茶果,从小项目到大产业,从“输血”到“造血”,在宁波江北等的帮扶下,从育苗到种植再到加工成油,投资亿元重点打造。小小一滴山茶油,撬动着册亨县十亿级产值的油茶产业链蓬勃发展。如今,册亨县的每一座大山里,一棵棵油茶树结出的“金果果”,正变身成为人民群众的“摇钱树”。


  林下养鸡 匡奇燃 摄


  老树发新芽,茶果挂满枝。自2017年开始,册亨县配套开展低产改造、老旧茶林嫁接等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油茶产量。通过低产改造的油茶树,结的果实像葡萄串一样密密麻麻。


  册亨县充分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依托弼佑镇拥有油茶林13.6万亩的优势,当前已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在弼佑镇建设了采穗、育苗、品种对比和低产林改造四个基地。


  满枝油茶果 匡奇燃 摄


  弼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顺弘介绍,油茶“从生到死”,各个环节充分衔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闭环产业链。这条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在产生价值,惠及着当地百姓。


  比如弼佑镇的46亩育苗基地,每年可出苗600万株,长期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在种植管护的过程中,又充分发挥林下空间作用,适宜养殖的地方就搞养殖,目前该镇林下养鸡规模已达10万余羽。不适宜林下养殖的油茶林,就推广种植林下菌药,诸如鸡菇、松茸、灵芝、鸡腿菇、黄精、芍药、重楼等均已下地试验。


  产业链的“尽头”,就是将茶籽榨成山茶油。除了去年建成投产、年产值可达1个亿、位于巧马镇工业园区的天香布依油茶厂之外,投资250万元建设、位于弼佑镇落江村的油茶古榨坊也将于今年9月开始投用。


  过去,大山上丰富的油茶资源不被重视,如今,沉睡的资源被唤醒。围绕油茶做文章,撬动10亿级“立体产业链”,这些正逐步转化为册亨群众摆脱脱贫、走上致富之路的源源动力。


  坝区蔬菜直销粤港澳


  去年11月,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册亨县引进宁波企业,成立黔西南北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入驻坛坪坝区,整合投资900万元发展蔬菜种植产业。


  黔西南北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冗渡镇坛坪坝区,让山沟里的“旮旯地”用上滴灌、拖拉机等现代农业设备,“广东菜心”“上海青”等蔬菜直供广东、香港、澳门等地。


  北岸公司总经理赵波坦言,在册亨种蔬菜,主要看中三方面的独有优势。


  第一是册亨常年气候温热,非常适合种植“广东菜心”,一茬菜心从种到收还用不了30天。赵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可种菜心7至8茬,一亩地年产值至少2万元。因为是订单种植,根本不愁销路。”


  赵波说,他们在宁夏也有这样的基地,相比宁夏的基地,册亨到粤港澳大湾区距离短得多,能节约一半的运输成本,这是第二个优势。


  群众在坛坪坝区务工  匡奇燃 摄


  第三个优势就是贵州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大,让他们有了更强的信心。


  连日来,在坛坪坝区,每天都有数十人在绿油油的菜地里采收菜心,将水灵灵的“广东菜心”装篮装车。


  27岁的王国珍,从2月份起就到基地来干活了。“一天能摘300多斤,菜好时一天挣200多块,菜不好时也能挣100多块。”王国珍说,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2个孩子,尽管这几天菜不是很好,但每天能有100多块钱的工资已经很满足了。


  “现在产业发展到了家门口,为我们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这么好的机会肯定不能错过啦!”村民陈艳说,她每天务工工资一百多元,丈夫则为基地安装维护喷灌设施,夫妻俩收入可观。


  坛坪村支书王泽介绍,坛坪坝区总面积1070亩,涉及346户1409人,“公司进驻坛坪坝区种植蔬菜,村子变美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坛坪坝区种菜心 王国义 摄


  选准了特色优势产业,就要迅速扩大规模。北岸公司继续在丫他镇板万和板街坝区流转土地2500亩,秋后将全面铺开种植。


  据介绍,册亨县坚持高起点、快节奏、大力度狠抓“广东菜心”“上海青”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下一步将继续复制推广“坛坪经验”,把蔬菜产业规模扩至10000亩,让各坝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助力群众稳定增收脱贫。


  糯米蕉产业裂变发展


  入秋以来,位于册亨县高洛街道大数据产业园的苹果蕉陆续上市。苹果蕉深受消费者青睐,日销量近十吨,市场一度供不应求。


  册亨县香蕉大数据产业园  王国义 摄


  “这个蕉吃起来有苹果般的香味和酸味,所以叫它苹果蕉。”园区负责人曾富飞向记者介绍,因为吃起来粉糯香甜,所以苹果蕉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糯米蕉”。


  近年来,册亨县把准群众“种植历史悠久、发展愿望强烈”的意愿,用好册亨适合蕉业种植的气候环境条件和丰富的热区土地资源,在全县范围大力推广种植绿色生态“蕉”,着力打造新型生态香蕉产业带。


  截至2019年底,全县糯米蕉种植面积已达8.4万亩,今年规划的1.8万亩还在继续扩种。但在2016年初,册亨县糯米蕉种植面积仅有6000来亩。


  香蕉丰收  匡奇燃 摄


  从6000亩到8万余亩产业连片,为何4年间糯米蕉种植面积翻了10多倍?主要是该县在“产业选择”上选对了产业。


  2018年,册亨县围绕“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要求,用好用活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将“糯米蕉”产业上升为“一县一业”主打产业,逐步呈现出裂变发展的态势。


  香蕉丰收  匡奇燃 摄


  当前,册亨县除岩架镇之外,高洛、双江、百口、八渡、巧马、丫他等海拔在375至700米或沿江的乡镇都大规模种植糯米蕉,全县糯米蕉种植面积已达8.4万亩,挂果的有6.5万亩,亩产量4000至6000斤,年产值可达2.5亿元。


  为更好发挥糯米蕉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册亨县采取“村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山地农业示范园区”模式,计划用3年时间,总计投资2.84亿元,在岩架、双江等乡镇新增种植糯米蕉4万亩,并建成组培中心、苗圃基地、香蕉深加工工厂、冷库、香蕉示范观光园、冷链物流仓储交易中心和香蕉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以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


  项目建成后,可覆盖农户2400户96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0户4116人,通过项目带动预期产值2.5亿元,可实现每户年均收入10万元,真正通过发展产业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林下菌药再搭“致富新路”


  入秋后,站在秧坝镇的每一座山头眺望,目之所及,仍是碧绿无边。


  林下种菌药 匡奇燃 摄


  秧坝人长期受益于“绿色财富”但却不“满足”于现状,如今“林下菌药”再搭“致富新路”。这个森林覆盖率高达87%,曾获“贵州省森林乡镇”称号的“天然氧吧”,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革命正在这里悄然兴起。


  秧坝森林氧吧 王国义 摄


  今年以来,册亨县围绕“山上林蕉、山下菜畜、水中鱼虾”产业布局,充分发挥绿水青山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菌药”,进一步挖掘生态价值,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为当地群众再搭“致富新路”。


  特别是以“氧吧核心”福尧村为核心种植区,依托福尧村3A级旅游景区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优势,在核心种植区开展种植、采摘和学习菌药知识、摄影、养生养老、DIY亲子体验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农旅一体化,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匡奇燃

编辑 杨羽

编审 田旻佳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