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五瓣公章”故乡——贵州锦屏县圭叶村的美丽蜕变

20200822124006_67260.jpg

  大山里的圭叶村


  青山滴翠,溪水潺潺。初秋时节,贵州锦屏县圭叶村的青山绿水间,游客在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无穷乐趣。


  “有山有水,有侗族风情,还有侗家美食。”带着家人来休闲度假的贵阳游客郭女士说,这里真正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


  看着寨子里来来往往的游人,圭叶村71岁的老党员谭洪江感慨万千:“真是没想到啊,曾经穷得叮当响的山沟沟,如今成了旅游香饽饽。”


  圭叶村的传统木楼


  圭叶村,锦屏县大山里的一个侗族小山村,曾是国家级重点贫困村。因为穷,村民对村支“两委”使用的每一笔钱都十分在意。2006年以前,圭叶村干群关系紧张:村里的财务由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以流水账的形式张贴出去就算完事,群众对公布的内容常有怀疑,有的村民甚至当众撕毁账目以示不满。


  2006年2月,圭叶村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围绕“村务如何真公开,理财如何真民主”问题进行讨论,最终一致同意实行“五瓣公章”民主理财制度:将一枚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交由4名村民代表和1名党支部委员保管,并规定村里所有经费开支,必须经过5位管章人审核通过并五瓣合一盖上大印后,方可报销。


20200822124121_19559.jpg

  游客在圭叶游玩


  “五瓣公章”监督制度实施后,干群关系从紧张到融洽,大家齐心协力建设家乡,开展修路修桥等公益事业。2006年,圭叶村荣获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综合管理一等奖、“综合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在全镇总结表彰大会设置的4个奖项中,该村就夺走了3个。


  圭叶的创新之举引发媒体关注,2007年11月3日《贵州日报》以《一枚奇特的印章——锦屏县圭叶村民主理财小记》为题,率先推出“五瓣公章”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众多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和刊发评论,“五瓣公章”被称为“史上最牛公章”,闻名全国。《人民日报》刊发“人民时评”《“五瓣公章”,质朴的尝试》,认为“五瓣公章”民主理财制度“看去简单明了,却实在、管用”“实践民主的形式很有借鉴意义”。


  圭叶山庄古色古香的民宿


  随即,圭叶“五瓣公章”经验为外界广为借鉴,河北、湖北、四川、河南等地随后出现“五瓣公章”身影。


  出名后的圭叶,力争上游,积极建设美丽家园:挂牌保护村中古树,每年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制定严禁乱扔乱倒垃圾之村规民约,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修建组组通公路,铺设水泥串户路,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侗族风雨桥,修建村集体食堂,整治河道,建起垃圾焚烧炉和配备垃圾清运车……


  数年之间,曾经“脏乱差”的圭叶村实现了华丽转身,变成了“生态美”,获评“黔东南州卫生文明村寨”“贵州省生态文明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等称号。


  圭叶山庄古色古香的游客接待中心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侗族风情极为浓郁,加上“五瓣公章”带来的知名度,逐渐有游客来到圭叶游玩。


  “圭叶决定趁机发展乡村旅游。”村支书谭元煜介绍,2016年,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形式入股,圭叶村成立了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集吃、喝、玩、乐、漂、住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山庄。


  河滩游乐园、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厨房、观景台、木质栈道、凉亭、铁链桥、民宿等一一建起来了。2017年1月1日,生态旅游休闲山庄开始试运营,“前两个月就接待游客2000余人,首次实现了旅游接待收入两万余元。”谭元煜介绍。


  通过这几年打造,圭叶已经发展成为锦屏著名的乡村旅游村寨,各地游客纷纷涌入。在圭叶,游客们观赏美丽的自然山水风光,呼吸山里的新鲜空气,吃着美味的原生态美食,体验橡皮艇漂流乐趣,体验侗族农耕文化。



  绿水青山的圭叶


  为吸引游客,让游客体会到浓郁的侗族风情,也为传承侗族文化,村里还成立了文艺表演队。队长张銮凤介绍,文艺队目前有成员10多人,由村民妇女组成。“文艺队自行编排侗族歌舞节目,节目内容来源于生活,新鲜、接地气。”


  谭元煜介绍,今年受疫情影响,圭叶村旅游中断一段时间,但是,自从今年四月恢复开业以来,游客逐渐增多。“平均每天有四五桌客人。尤其进入夏天以来,来圭叶开展亲子游和夏令营的游客很多。”


  乡村旅游带动了村里辣椒、黄瓜、茄子、白菜、毛豆、土鸡、土鸭、稻田鱼等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50岁的村民王月桂,在山庄食堂负责给游客做饭,每个月有2000多块钱收入,家里种植的蔬菜和养殖的土鸡、稻田鱼等特产,也卖给山庄食堂,又是一笔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王月桂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远柏

  编辑 阮丹

  编审 田旻佳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