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天眼一线】 普安县辣子树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利:一部摩托车,闪闪发光的“骑士精神”

  “滴滴,滴滴,滴滴……”8月19日早上八点,辣子树村村委会三楼,响起了一阵闹铃声。


  一间约六平米的小房间,一张铺着凉席的床,一张小桌子,桌上堆满了各类资料。这就是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驻普安县辣子树村第一书记陈利的寝室。


  辣子树村,位于黔西南州普安县兴中镇,一个深藏大山里的偏远村落。多民族聚居、人多地少、石漠化严重……辣子树村成为了当地贫困的代名词。


  2018年3月,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营销管理干部陈利主动请缨,来到辣子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W020200821578889307815.jpg

  陈利(左)在路上与村民交谈


  初见陈利,今年50岁的他,头发已经花白,嘴里操着一口四川加贵州的混合口音。一件白T恤,黑色的七分裤,一双运动鞋……简单、干练。


  入秋后的辣子树村,早晨总是阴雨绵绵,云山雾罩。


  “陈书记,快来坐起。”刚走进会议室的陈利,就被一位老党员拉到身边。


  “老哥,别叫陈书记了,喊我小陈就可以了。”陈利笑道。


  辣子树村党员大多年纪都偏大,“年纪大的,我就叫他一声‘老哥’,关系自然就亲近起来。”陈利介绍。


  最初,陈利与群众的关系并没这么好。2018年,刚到村里的陈利,没有驻村经历,如何迅速了解掌握村情民意?陈利毫无头绪。


  “我做过的工作也不少,当过兵,退伍以后干过司机、营销,但这个驻村第一书记,对我来说,太陌生了。”陈利回忆道。


  既然没有经验,那就多学习、多请教。


  村里的干部告诉陈利,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走访,而且要勤走访、多走访。


  “驻村工作,就应该和群众做朋友。”这是陈利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行动上,他也是这般做的。


  W020200821578889581386.jpg

  陈利驾驶摩托车行驶在辣子树村的通村公路上


  为了方便,驻村没多久的陈利自购了一辆摩托车,不久,陈利便跑遍了辣子树村14个村民小组、23个自然村寨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摩托车成为了他的标志,村民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摩托书记”。


  卢德鹏是陈利的包保户,家里种有50亩烤烟,由于家中人手不足,卢德鹏家的烤烟至今还在地里。


  “卢哥,不要担心,我这两天在附近协调下,多找几个人帮你收了。”陈利安慰着卢德鹏,话音刚落,便开始打电话,很快就完成了协调工作。


  作为与陈利并肩战斗的“战友”,驻村工作队员刘龙对于陈利的工作日常,深有感触,“陈哥做事,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他总会尽力满足各位群众的需求。”


  走访中,陈利都会把每家每户的困难需求、发展意愿熟记于胸,并想方设法去解决、去满足。


  张姗是陈利的包保户张亚的小女儿,刚刚中考结束的她,成绩不理想,没能达到县里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在陈利眼里,张姗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在了解到张姗的考试情况和平时成绩后,陈利拍了拍她的肩膀,鼓励她复读一年。


  “陈伯伯平时很关心我、鼓励我,还经常给我找一些书和复习资料。”话语间满是张姗对陈利的感激。


  今年,陈利荣获了“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面对荣誉,陈利说:“我是党员,理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回村委会的路上,陈利骑着摩托车,车把上的水杯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在他看来,用四五十迈的速度看这座美丽的小山村,别有一番意趣。


  一辆摩托车、一个公文包、一个小水杯……这是走访路上陈利的“标配”,他用两年多的坚守,展现出驻村干部一往无前的“骑士精神”。那个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山间乡野间的背影,深深印在了辣子树村群众的心里。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尚宇杰

  编辑 孙远铭

  编审 田旻佳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