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决战贫困·一线见闻丨“一地生多金”富了大冲村

  ★开栏的话


  近日,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驻全省9市州记者站派出采访小组,分赴全省各地开展异地交叉采访,报道全省各地保持决战状态,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胜利的一线见闻。


  天眼新闻陆续推出记者发自各地的系列报道,以下是毕节记者站赴贵阳市采访的稿件。


  大山上长满了茂密的树林,冲子里种着一排排绿化苗木,浓浓的绿荫扑面而来……盛夏的贵州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大冲村让人心旷神怡。


大冲村林下养鸡产业


  在一处叫麻窝田的冲子里,紫薇花开正艳,辛勤的蜜蜂忙着采花酿蜜,紫薇林下,瑶山鸡追逐奔跑,啄草食虫。


  “这就是大冲村的脱贫致富产业。”村支书周化全一边揭开蜂桶盖子,查看蜜蜂是否有天敌来袭,一边说,“山上是生态林,山下种绿化苗木,林下搞特色养殖,一地生多金。”


  “其实以前的大冲,老火得很。”周化全话锋一转,把我们带入了大冲村的过去。


  大冲村地处贵阳市和黔南州交界处,地如其名,几个山头,几条冲子,山高坡陡,土地破碎,加上交通不便,村里没有脱贫致富产业,年轻人只好选择外出务工。


  全村561户1864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4人,贫困发生率贵阳市第二高。这里的群众气馁:大冲的山除了生长树木就是贫穷。


  但有两个人不信这个邪,他们坚信大冲的绿水青山能够变成金山银山。一个是大冲村走出去的第一个中专生方国兵,毕业后选择留在贵阳发展,事业有成;一个是学校毕业后选择回村带领群众发展的周化全,俩人是初中同学。


大冲村支书周化全在自己家里试验铁皮石斛种植


  “一定要为大冲村找到一个脱贫致富产业。”2011年,方国兵回乡探亲,看到村里穷,乡亲苦,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与时任村主任的老同学周化全商量,邀请林业专家到村里考察,最后决定在村里发展绿化苗木培育产业。


  2011年11月,方国兵种下了第一棵绿化苗木,在家乡开始植绿造梦。刚开始流转土地时,村民都不太愿意,担心苗木卖不出去,土地也无法再耕种。但认准路子的方国兵与周化全跑脚板磨嘴皮,想方设法做群众工作。


  2014年,方国兵成立了贵州畅生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大冲村的山间冲子里种下了800亩绿化苗木。周化全则带头种下了300余亩苗木。


  绿化苗木见效周期较长,如何以短养长?周化全带领群众探索林下养瑶山鸡、养蜜蜂。“我们的鸡蛋卖到2元一个,蜂蜜卖到150元一斤,抢手得很。”周化全说,现在村里林下养起了5000多只瑶山鸡,600余桶蜜蜂。


  “这是个一举几得的事。”周化全说,林下特色养殖既解决了短期收入问题,同时鸡啄掉了林下杂草,省下了锄草费用,鸡粪还能肥地。蜜蜂采花酿蜜,给苗木授粉,让苗木生长更好。


  这条特色产业链效益如何?周化全指着眼前的苗木基地算起了账:“我这里有21亩地,5年前3元1株种下了10000株苗木,现在值200元一株;养了400只鸡一年纯赚5万元,50桶蜜蜂收入10来万,现在亩产值超过10万元咯。”


  周化全还想把这条产业链拉得更长,他在家里的盆景上做起了种植石斛的试验,成功了就在这些苗木上都种上石斛。“我还想做生态休闲康养。”周化全说,全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5%,两年后有望突破90%,这是巨大的资源优势。


  绿化苗木产业的发展,直接给群众带来的效益就是土地流转费和务工收入。“原来因年轻人外出荒芜的地,现在每亩地每年500元流转费。苗木基地固定解决10余名贫困户就业,每年解决临时就业3000余人次。两项加起来,每年有近100万元揣进了群众腰包。”周化全说,按照利益联结,苗木基地的销售收入中还要拿出7%给贫困户分红,3%作为村集体经济。


大冲村支书周化全在检查蜂箱


  “老范,你种下的苗木长势如何?”阳光明媚的午后,水源组的范贤学正在小睡,周化全的到来惊扰了他的美梦。


  “长得还不错。”范贤学连忙应到。


  范贤学妻子和母亲体弱多病,孩子上学,因生活艰难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有了产业后,范贤学就到基地务工,每年有上万元的务工收入。今年初,看到种苗木效益不错,范贤学于是跟着种下了6亩红叶石楠。这些年,大冲的群众像范贤学一样,陆续跟着种下了200多亩绿化苗木。


  “现在,大冲的绿化苗木基地达1300余亩,40余万株,产值保守估计超过了5000万元。”高寨乡党委书记黄健说,正是依托绿化苗木产业、林下特色养殖和群众外出务工收入,大冲村人均收入从4年前的不足2000元到2019年突破万元大关,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阔步奔向小康。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凯 谢朝政 夏民

编辑 杨羽

编审 杨仪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