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做一个幸福的农民】⑤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照亮”深山小康梦

  【新闻背景】如今的贵州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从“用上电”向“用好电”的转变,成为了脱贫攻坚的强力“助推剂”,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贵州累计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资289.06亿元。其中,仅2019年,贵州电网公司投资完成96.66亿元,全面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同时全面保障产业扶贫项目用电,安排5.6亿元专项资金开展产业扩大延伸,保障了近500个产业扶贫项目用电,全力满足农村产业发展的用电需要。


  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夏日的乌蒙山区,绿意盎然。早上吃了碗面条的王明贵,匆匆前往自家的香菇冷库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昨天出的菇不少,今天来早点,抓紧分拣好,准备运出去。”王明贵一边干活一边说。


  今年35岁的王明贵是七星关区亮岩镇合欢村香菇种植大户之一。早年间,王明贵辗转河南、河北、天津等地,四处务工。“那时候钱赚得倒是不少,但总是觉得少了点归属感。”王明贵回忆道。


  2015年,利用在外学到的食用菌种植技术,王明贵回乡创办了永富香菇种植基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王老板”。


  王明贵在冷库里忙碌


  然而,创业的过程之艰辛,是王明贵没有想到的。


  由于电路老化,加上电压不够,王明贵的香菇基地在用电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那时候,基地里很多设备,我都是用的柴油发电机进行供电,这样一来,成本就增加了。那几年,基地没挣到多少钱。”王明贵说。


  王明贵的“小康梦”,亟待“照亮”。


  自2016年开始,毕节供电局开始对全市范围内的农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截至2019年年底,累计完成农网投资44.20亿元,其中2019年投资20.05亿元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看到其他地方电网越来越稳定,王明贵立马联系了供电所,反映了了村里的用电问题。很快,合欢村的农网改造就完成了。


  李政书检查王明贵种植基地内的冷库线路


  2019年9月,距离王明贵家200米的变压器,容量从之前的50千伏安变成了现在的100千伏安。改造之后,合电能更加稳定充足,王明贵把以前的柴油发电机换成电力设备,一年能节约十来万的成本。电够用了,香菇种植基地开始有了起色。


  稳定的电网给了王明贵扩大基地规模的底气。今年4月,王明贵在基地里建起了冷库,用来冰冻成品菇。“冷库建起来之前,每次采完香菇,就要马上运出去,不然就会坏掉。如果没有销路,就亏了。”王明贵如今再也不用担心这些问题,香菇采收后就可以放进冷库,把销路对接好,再运送出去。


  如今的永富香菇种植基地,占地面积扩大到了2600平米,每天可以采收香菇4000斤。扩大规模的同时,基地吸纳了10人在岗务工,个人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


  在基地务工的王芳英,家里前两天刚买了电冰箱,“以前都不敢想能用电冰箱,生怕家里的电承受不住。现在好了,电够用了,和家里人商量,存钱买了这个大件。”王芳英乐呵呵地说。


  电能稳定了,但日常的维护也十分重要。由于亮岩镇镇上没有供电所,因此合欢村电网的日常维护工作,便落在了邻乡——燕子口供电所员工李政书的身上。


  供电员工入户宣传用电常识


  “今天天气真好,干起活来也很舒心。”在王明贵的种植基地门口,记者遇到了前来检查线路的李政书。


  五十多岁的老李,穿着工作服,带着安全帽,每天都要到合欢村转转,了解村民用电情况。“只要有问题,我都会第一时间联系老李,他很快就会来帮我解决。基地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他。”王明贵说。


  走进王明贵的种植基地,李政书在完成常规线路检查后,开始检查王明贵的冷库,一边检查还不忘一边叮嘱王明贵随时记录冷库温度,“如果有异常,第一时间要联系我。”


  2019年合欢村的农网改造,李政书也有参与,“当时我们的节奏很快,村里反映到所里以后,我和同事叶亮就立马进村,选点、对接,不到半年,改造就完成了。”老李自豪地说。


  检查完王明贵基地里的电路后,李政书又开着自己的电瓶车,去往下一个点。


  “你忙着,我先去变电站那边去看看。”


  “去嘛,弄完来我家吃饭。”


  “不了不了,一会儿还要回燕子口。”


  一段简单的对话,道出了供电员工和村民的关系——如同鱼和水一般,紧密相连。


  送走李政书后的王明贵,“呆呆地”站在冷库旁边,听着冷库运转的声音,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王明贵说,这是他听到的最好听的声音,“以前哪里能想到,自己也有一个冷库,能用上这么便宜、稳定的电,我很幸福。”


  大山深处的亮岩镇合欢村村民王明贵的“小康梦”,也因稳定的供电而被“点亮”,在深山里闪闪发光。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尚宇杰

  编辑 刘诗雅

  编审 杨仪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