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读经典·致青春 | 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阅读爱好者分享《追风筝的人》



  8月6日上午,由天眼新闻、贵州都市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共同发起的“读经典·致青春”第二期活动举行,邀请到随身携带保温杯的前浪孟尧、奋斗中的后浪杨雨馨、二娃职场妈妈杨倩三位阅读爱好者,现场分享自己心中的经典好书《追风筝的人》。



直播现场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背叛和自我救赎的故事。书中,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是主仆也是亲密无间的好友,12岁那年,哈桑在帮阿米尔追风筝时被流氓堵在死胡同里,懦弱的阿米尔眼睁睁看着却选择了逃避。之后,他甚至通过栽赃的方式,最终逼走了哈桑。阿米尔以为只要逼走了哈桑,内心就会得到安宁,但即便移民到美国,他的内心仍然没有如释重负,曾经的懦弱与自私时刻的刺痛他的心。多年后,当他得知哈桑夫妇为了保护自己的房子而被塔利班枪杀,只留下一个儿子时,终于良心发现,从而开启了漫长的救赎之路。


  读过该小说的人,无不因哈桑的不幸而悲伤,为他的忠诚、纯真、善良所感动。经历了这一切,特别是主人阿米尔对他的态度后,哈桑还会认为这一切值得吗,他心中为何有这么坚定的信念?围绕这些问题,几位嘉宾分别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在杨倩看来,哈桑从小就认定阿米尔是自己的主人,是自己内心的神,为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和值得的。因此,即便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仍然会毫不犹豫地去做那些事情。


  孟尧表示,在书中的阶级社会,哈桑作为仆人,理所当然地去追风筝,阿米尔后来之所以幡然悔悟,也是由于人生阅历不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而已。



杨倩


  分享过程中,几位嘉宾还就诸多观点进行了交锋。如孟尧认为哈桑小时候确实纯真、善良、勇敢,但后来之所以给阿米尔看守房子,或许也有寻找一处栖息之所的考虑。


  对此,嘉宾杨倩坚决反对,她说,如果仅仅如此,那哈桑就不会在面对塔利班的威胁时,因坚持看守阿米尔的房子丧命。


孟尧


  过程中,嘉宾杨雨馨还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分享了出国可能给阿米尔带来改变的可能。她说,自己正是初高中时阅读外国名著,才最终选择了留学。因长期在父母的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因此到达国外后,还是会有陌生感,心情很压抑。


  但如今回头看,那段经历虽然不是很快乐,但开阔了眼界,让自己得以迅速成长,能更深地看待问题。“我想,阿米尔之所以能反省,可能也有去美国后,没人再当他是贵族了,经历了人生的磨炼和洗礼后,在反观与哈桑的关系时,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杨雨馨说。


杨雨馨


  最后,几位嘉宾一致认为,其实本书中,无论是阿米尔还是哈桑,都没有错,他们原本都是纯真善良的孩子,不过是种族使他们有了高低贵贱之分,被逼向了人生的两极。因此,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其实激发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呐喊:要和平,要平等。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赵毫

编辑 王琳

编审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