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牛栏江流域脱贫扫描之四|海拉没有海

  前面的话


  牛栏江发源于云南,流经贵州威宁境内,再拐入云南汇入金沙江。这片流域雄奇险峻,海拔落差极大,一度被称为毕节最后的处女地,也是威宁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


  自5月中旬至6月末,记者两度赴牛栏江流域,深入贫困村寨,走访脱贫攻坚战成效。现推出一组系列报道,涉及牛栏江流域各乡镇的自然风貌、脱贫产业、生态考察、易地搬迁等方面,以飨读者。


牛栏江流域脱贫扫描之四

海拉没有海


  海拉没有海。


  海拉乡距县城约118公里,乡政府驻地本来在老鸹营(今天的卫星村),后来才迁至仙鹅山东麓小溪边。


  海拉过去叫大鸦。为什么改名字呢?有人说,海拉长期干旱缺水,它的名字表达了人们的愿望,全乡至少有6个村名字和海有关。


  但是,愿望不是真实的。海拉,也叫海那落(或海拉落),系彝语译音,意为深水塘。


  海拉乡海拔高。乡政府所在地海拔2360米,平均海拔在2200米左右。海拔2879.6米的平箐梁子就在这里,这是仅次于韭菜坪的全省第二高峰。


  而且,海拉乡的海拔落差大,最高海拔2879.6米,最低海拔1379米,两者相差1500米。正因为海拔高而且落差大,它被称为“小西藏”。


海拉新村村一带干涸的季节河,河床上是深深的车辙印


  海拉又号称半岛,三面环水。除了牛栏江外,北边与斗古镇隔着一条补多小河。年降雨量为800-1000毫米,和全省东部中部比要少200-400毫米左右,但是和西部平均水平持平。


  一般情况下,半岛是冲积平原,在水源和土壤方面都有天赐之恩的优势。然而,和人们想象不同的是,海拉没有半岛水丰土厚之利,只有半岛坐困愁城之弊。它严重缺水,即使在总体偏干旱的黔西北也非常突出。


  都知道贵州属于工程性缺水,而海拉就是其中的极致代表。补多小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汛期前夕的5月,河沟里面滴水也无。即便是水资源相对丰沛的牛栏江,水也可望不可即,它万古不歇地流淌在上千米深的河谷中。


  1989年秋冬,海拉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全乡粮食减产50%。这一年的春节,省红十字会拨专款5000多元,为海拉乡221户重灾家庭发放大米。


  在“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中,贵州电视台记者苏畅给全国人讲了一个用水的细节:十年前的唐家坪子组,一盆水洗了菜洗脸,洗了脸洗脚,洗了脚还要喂猪。取水的盘山小路只有一个脚掌宽,身旁是陡坡,坡下是滚滚的牛栏江。


  2012年黔西北大旱,海拉尤为严重,牲畜喝人的洗脚水之场景,又在黑多村水井组等地重新上演。这场持续9个月的大旱,波及全乡18个村,近四分之三人口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高达六成甚至部分绝收。


  《贵州省志·地理志》是这样介绍的:“威宁牛栏江流域耕地41.21万亩,水田0.86万亩。水利条件差,有效灌溉面积3.92万亩。”


  水田只占2%!即使是灌溉面积也不到10%!比例如此之低的数字,足以说明,牛栏江流域农业缺水程度何其严重。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肖郎平 周自立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王璐瑶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