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农产品“产销两旺” 农民增收致富 ——安顺市纵深推进产业革命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农户正在采收黄瓜


   7月25日,紫云自治县板当镇阳光明媚,天高气爽。


   板当镇洛麦村的辣椒种植基地里采摘正忙,农民三五成群,一边采摘,一边嘴里哼着民族小曲。


   辣椒产业是紫云自治县今年的主打产业之一。纵深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结合自身实际,紫云自治县提出了紧扣“两红一芯”调结构抓生产,全县今年计划完成种植红芯红薯4万亩、红辣椒3.5万亩,以及以菜芯为主的蔬菜产业10万亩次。


   7月27日,在平坝区天龙镇农产品交易市场,人头攒动,很是热闹。“安顺的辣椒品质好,口感佳。”来自四川的经销商田维志介绍,他每天从天龙镇农产品交易市场收集15吨左右辣椒销往成都蒙阳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


   一头瞄着“田间地头”,一头瞄着“市场端头”。产销对接是安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发展9大特色主导产业的关键举措之一。


   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壮大流通型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队伍、农村电商“三个销售主力”,主攻省内市场、东部市场、“黔货出山进军营”“三大市场”,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今年以来,安顺以坝区作为主战场,对照“八要素”大力推进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金刺梨、食用菌、辣椒、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9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认真查找和补齐种养、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上的短板和弱项,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实现了农产品“产销两旺”,农民增收致富,为全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产业发展,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基础。


   自2018年初在全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以来,安顺市坚持以“全市一盘棋、一县一主业、一乡一样板、一村一平台”“四个一”为抓手,以坝区作为主战场、主阵地、主平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产业。


   夏日时节,走进平坝区青庄坝区,蔬菜基地里蔬菜绿油油一片,“山药种植区”“毛豆种植区”“香葱种植区”“冬瓜种植区”等白底红字大标牌格外显眼。


   今年来,在平坝区政府组织,镇政府统筹下,青庄坝区整合乐平镇青庄村、大屯村为首的7个村的土地,打破村界、户界,整合土地规模化打造坝区产业,发展高效蔬菜种植,连片总面积达到7000亩,因地制宜选优产业,发展种植冬瓜、毛豆、山药、小葱、金花葵等特色农业产业。


   在镇宁自治县扁担山坝区,连片的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产业长势正盛。


   在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过程中,扁担山镇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一项关键工作来抓,先后引进贵州新润园林有限公司、贵州惠农达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7家农业企业,示范带动当地群众调整产业结构。随着产业不断发展改良,坝区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平整土地2200亩,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种植卷心菜200亩、黄瓜300亩、茄子300亩、辣椒400亩、西红柿400亩,不断优化坝区主导产业。


   青庄坝区、扁担山坝区只是安顺市以坝区作为主战场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在安顺131个坝区,各坝长一线部署,靠前指挥,多次调度,坝区建设如火如荼,水肥一体化、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蓬勃发展,同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坝区规模化、组织化和市场化升级,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金刺梨、食用菌、辣椒、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9大特色产业产出实效,十万亩高标准蔬菜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已形成了西秀辣椒、平坝蔬菜、普定韭黄、镇宁精品水果、“关岭牛”、紫云红芯薯的“一县一业”产业格局。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全市完成蔬菜种植累计138万亩次、茶叶39万亩、水果103万亩、中药材56万亩、金刺梨30万亩、食用菌2亿棒、辣椒30万亩,存栏家禽943万羽、肉牛41万头、生猪82万头。



   产业有了规模,“卖得俏”是实现增收的关键。安货要出山,打造便捷的销售平台和畅通的销售渠道是基础。


   当前,正是安顺各地蔬菜大规模上市时节,在西秀区大西桥镇农产品交易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运货车辆排成了长龙,销售场面火热。


   据安顺市溪桥城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堂富介绍,目前,该市场每天可供应农产品500至800吨,带动附近3万余亩农业产业发展。近20天,蔬菜大规模上市以来,该市场已经供应各类蔬菜产品13000余吨,产品主要销往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区。


   同样火爆的销售场面在平坝区天龙镇农产品交易市场出现。据市农业农村局方面统计,近20天来,该市场已经供应各类蔬菜产品2000余吨。


   安货出山,不能局限于本地市场,需更多地“走出去。”


   5月14日,安顺绿色农产品现场推介会在深圳举行,推介现场,共有3家深圳本土企业与安顺市农特产品企业签下长期合作协议,助力安顺农特产品销往鹏城。


   7月16日,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产销对接体验店安顺店在贵阳开业。体验店内包含安顺市9大产业150多种特色优质农产品,短短1个小时内,火龙果、蜂糖李、百香果等精品水果销售300余斤。2000多斤生鲜蔬菜、林下松茸、食用菌半天抢购一空。


   7月31日,青岛·安顺2020安顺绿色农产品展销会在青岛台东步行街举行,青安双方共同推动建立两地长期定销农产品采购机制和直供直销的产销对接关系,推动“安货出山”。


   线下产销旺,线上再发力。今年受疫情影响,“直播带货”成为新时尚。


   2020年贵州网络春晚活动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宋晓路为安顺特色产业“一荤一素一饮品”作代言和推介,点击率、影响率、转发率在全省排名第一。


   4月18日,副市长王成刚在安顺广播电视台直播间,与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直播间连线,向青岛市民推介安顺农特产品。短短1小时的直播推介活动,吸引了超过10万青岛市民关注,最终在线成交2135单,销售金额达113.57万元。


   7月16日,关岭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石潘在“爱心航空·寻味贵州”直播间推介当地优质农特产品,一小时直播中销售金额14万余元……


   从“种难卖难”到“产销渐旺”,全市各地各部门主动发力产销对接。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端头”,精准出招,一招一式皆有章法。


   安货出山,产销两旺。今年上半年,安顺市认定扶贫产品276个,产品价值总量67.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其中销往东部地区的农特产品销售金额达3.66亿元。



   夏日的阳光,阻挡不了青庄坝区农民干活的热情。跟往常一样,青庄村村民刘幺妹还是早早地来到西红柿种植基地,修枝、除草。


   “过去,一家人就靠家里的5亩土地种植包谷和油菜维持生活,一年到头收入不超过5000元,要是遇上冰雹,收成毁于一旦,想给孩子们买件新衣服都难。”说起过去的日子,刘幺妹连连感叹,还是如今在坝区干活的日子好!


   “这样的日子,连做梦都没有想到!”在一旁干活的村民肖红英接过话:“以前在家带孩子,基本没有收入,现在不一样了。”她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每天准时到基地上班,一天工资100块钱,除了休息时间,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她家里的5亩多土地流转给政府,一亩地一年800元,5亩多地就是4000多块钱,一年下来有一万块钱的收入,在家门口就业,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一举多得。


   因村里坝区产业的发展,刘幺妹、肖红英从一个家庭妇女转变为每个月收入2000多元的蔬菜基地“老员工”,成为专门种植蔬菜的“产业工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同样的产业故事,发生在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尅座坝区。


   猴场村种植大户谢顺超原是在宁夏种植蔬菜的能手。


   随着紫云自治县农业产业革命的推进,在当地政府的招商邀请下,2018年,他和哥哥谢顺华带着资金、技术和“市场”,返回家乡紫云,投资120万元,依然是种蔬菜。


   他的创业地点在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尅座坝区。“蔬菜种植短平快,当年行情好,产值达到250多万元。”谢顺超说,去年坝区种植走上正轨,产值达到575万元,带动务工17500人次,光发放工资就花了140多万元。


   效益不错,谢顺超就想着把“蛋糕”做大,带动更多乡亲增收。目前,在紫云坝羊镇红院坝区,一片2000余亩的高标准蔬菜示范田新一批蔬菜正在种植中……


   产业兴旺,群众增收,农村产业革命,正在让安顺农村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


记者 伍水清

来源 安顺日报

编辑 王小婷

编审 王璐瑶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