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走向小康| 六盘水市水城县蹉播村:路通则业兴 产业花开幸福来

  山乡之变——


W020200731504303394904.JPG


  一条条公路通村串寨,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项项产业发展撑起群众钱袋子……盛夏六月,走进六盘水市水城县蹉播村,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


  而6年前的蹉播村,在整个水城县乃至整个六盘水都是出了名的“穷”。


  “以前的蹉播,就是‘流放’干部的地方!”回忆往昔,蹉播村党委书记徐祥峰一句话就道出了曾经的窘境。


  蹉播是水城全县最偏远的一个村,偏远映照出的便是蹉播的“穷”。土生土长的徐祥峰2008年舍弃在外的产业,毅然回到蹉播任村干部,路难走、房子破、产业弱成为徐祥峰最深的记忆。


  行路难——以前蹉播到最近的镇子,仅有一条能容摩托车通过的毛路,连接外界全靠人背马驮。


  房屋破——全村几百户人家砖混结构得房屋屈指可数,大部分村民常年住在茅草房里。


  产业弱——完全依靠玉米、马铃薯等传统产业,种一年够吃三个月,出去借粮是常态。


  蹉播的变化,始于2012年。


  “2012年,在政府支持下,我们开始尝试把路修通。”常年在外打拼的徐祥峰,深知通路对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性。“不修路,你发展啥?要的东西运不进来,产的东西运不出去。”


W020200731504304431148.JPG


  “路通了,我们发展产业的基础就有了,经过两年的努力,进村的主干道基本修通。”徐祥峰告诉记者,2015年,蹉播着力发展刺梨产业,三年时间见了成效,老百姓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蹉播的产业发展自此如火如荼展开。


  如今的蹉播,通过发展刺梨、香菇、中药材等产业,彻底撕掉了“穷”的标签,蹉播村879户3872人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上步履夯实。


  攻坚镜头——


W020200731504306550526.jpg


  “这个长势,明年就能挂果了,太喜人了……”顶着炎炎烈日,看着长势良好的猕猴桃,徐祥峰满脸汗水化着满脸微笑。


  蹉播的变始于修路,而蹉播的巨变则始于产业发展。


  “之前看到盘州的娘娘山发展刺梨产业,我们在2015年试种了100亩刺梨,2018年就带来了近10万元的利润。”徐祥峰告诉记者,2015年以前,蹉播几乎没有产业,每家每户就靠种点玉米、洋芋维持生计。


  “高山冷箐,洋芋当顿,想吃米汤,只有害病。”这句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俗语,是磋播村“穷”的最真实体现。


  “而贫穷带来就是思想的固化和落后。”在徐祥峰看来,当时蹉播要发展产业,就必须改变老百姓的思想。


W020200731504308021173.jpg


  前期村干部带头试种的100亩刺梨在2018年取得了成效,让蹉播百姓看到了希望。


  2018年,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村产业革命在黔山大地展开,蹉播也跟上了省委省政府的步伐,因地制宜发展起了食用菌产业。


  “通过食用菌产业,去年村里光分红就将近60万,这还不算老百姓的土地流转费用和在其中的务工收入。”徐祥峰说。


  刺梨、食用菌的成功,让蹉播百姓吃下了“定心丸”,去年村里又开始发展猕猴桃种植。


  “产业起来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徐祥峰感叹。


  数据快闪——


  贫困发生率:2014年51.7%,2020年6月1.63%。


  产业发展:2014年传统玉米、马铃薯种植9600亩,2020年刺梨6000亩、猕猴桃1000亩、食用菌600亩、天门冬(中药材)400亩。


  村集体经济:2014年0元,2020年40万元。


  心语心愿——


  徐祥峰: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老百姓继续增收,然后以现在的产业为支撑,继续做大做强各大产业,持续增加和完善产业链,朝着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最终能够创出属于我们蹉播的农产品品牌。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范力 刘定珲

编辑 孙远铭

编审 田旻佳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