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一龙”治水百村涌泉 “四特”争春千山生金|贵州玉屏统筹用好产业扶贫资金创产业革命奇迹

  7月26日,贵州省铜仁市玉屏自治县田坪镇罗家寨村,5000亩油茶林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青果。村主任姚沅贵说:“原来我们砍油茶树当柴烧,自从用产业扶贫资金改造低产林后,油茶林价值超500万元。”


  玉屏这个贵州“小县”,近年来统筹用好产业扶贫资金,全力扶持村集体、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规模发展油茶、黄桃、生猪和食用菌四大特色产业,创下了多项产业革命奇迹,呈现出“一龙”治水百村涌泉、“四特”争春千山生金的壮美画卷:


  投产油茶林15.4万亩,农民人均拥有油茶林2.85亩,全省第一;


  黄桃园2.6万亩,全省第一;


  农民人均年出栏生猪4头,全省第一。


种植户查看黄桃长势.jpg

种植户查看黄桃长势


  一“龙”治散水 资产保增值


  “玉屏黄桃能火起来,全靠县里统一规划、扶持。”皂角坪街道瓮阳村黄桃种植大户夏开树说,2011年他返乡种植380亩黄桃,虽然其黄桃品质很好,但规模不大、品牌不响,没有价格优势。


  桃园收入少,管理投入大,曾让夏开树难以为继。正在夏开树为果园经营资金发愁时,刚成立的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也正在谋划产业扶贫资金投向。


  2017年,县扶投公司注入产业扶贫资金190万元买下夏开树的190亩黄桃园,联手种桃。


  企业和大户联手种桃,果园管理跟上了,县里还统一包装、打造“玉屏皇桃”品牌。当年10万斤黄桃每斤售价25元,让夏开树“一联暴富”。


  黄桃变“皇桃”,让玉屏掀起了黄桃种植热潮。夏开树又争取到2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增种黄桃130亩。


贫困户在黄桃基地务工


  “投资已投产桃园,既可扶持产业大户,还让县里有现成的产业示范基地,确保贫困户早日享受产业分红,促扶贫资产保值增值。”玉屏扶投公司总经理黄开钊说,全县的黄桃园如今已超过2.6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黄桃产业县。


  黄桃产业的成功,是玉屏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市级脱贫攻坚专项基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以及涉农资金等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统筹管理集中投向优势产业的结果。


  但是,说起以前产业扶贫资金的使用,玉屏干部和群众形象地说“一股水分散了很快就被蒸发了”。该县用扶贫资金扶持过种草养畜,种过甘蔗、辣椒等,扶持农户的资金也不用归还,以致只见投入不见产业,群众也没有富起来。


  县扶贫办干部潘大文说:“以前扶贫资金来源不同、要求不同,全县没有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资金分配又要平衡各村各业,导致资金分散,就像太阳雨湿了身却浇不透地。”


  2017年,玉屏成立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统一管理产业扶贫资金、扶贫资产,规范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收益等,兴业富民。


  “ 一龙治散水,村村涌活泉。”县委副书记张勇说,公司重点扶持合作社、企业和大户,已有龙头企业25家、合作示范社3家,油茶、生猪、黄桃、食用菌已成为玉屏的农业名片。


  用好用活产业扶贫资金,正让玉屏农业由千家万户的传统农耕走向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黄桃园超2.6万亩,年出栏生猪32万头,15.4万亩油茶投产,年产食用菌3万吨。


  “统一管理不但使产业扶贫资金落地见效,还保值增值。”让黄开钊感到自豪的是,全县村村有主导产业,扶贫资金已形成固定资产,所有贫困户均尝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


  四业争春色 地贵人不闲


  “刚卖完油桃,700亩黄桃又开采了。”瓮阳村支书姚沅昌说,得益于产业扶贫资金的扶持,全村已规模种植油桃、黄桃、蟠桃、冬桃等精品水果1800余亩,每年的5至11月均有新鲜水果上市。


瓮阳黄桃丰收


  以前的瓮阳村民种玉米、水稻、红苕,忙碌一年还不够吃,多数村民外出谋发展,以致一些土地撂荒。


  盘活全村土地资源,成了全村干群最大的愿望。村两委曾带领村民规模种植枣子、养殖泥鳅,却均以失败告终。


  产业扶贫资金盘活夏开树家的黄桃园后,瓮阳村也顺势成立集体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规模种植黄桃等精品水果。


  4年来,全村共获产业扶贫资金650万元,村集体特色规模产业迅速扩增至1380亩,成了远近闻名的“黄桃村”。


  产业发展让撂荒地的价值凸显出来。该村每亩土地每年流转金已从9年前的50元增至800元,与瓮阳村相邻的5个村还主动把570亩土地流转给瓮阳村,全村的精品果园已增至1800余亩。


罗家寨村千亩油茶基地


  产业发展还让村民重拾劳动致富的信心,瓮阳村果园直接带动80人长期务工,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已陆续回乡创业,乡村“人气”正旺。


  在产业扶贫资金的推动下,玉屏已形成油茶、生猪、黄桃、食用菌等4大地域性特色产业,引领侗乡农业高质量发展,人和土地的潜力正充分释放。


  该县22家黄桃产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46万亩,每年向农户发放土地流转金984万元,覆盖贫困群众1592户5189人;228户成为温氏集团的生猪代养户;老油茶林全部改造,带动万余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食用菌产业覆盖贫困群众1.5万人。


贫困户在油茶基地务工


  “以前我们去外地打工挣工资,现在要请外村人务工付工资。”常年在水果基地务工的瓮阳村民向德菊说,她每天工资80元,有时忙不过来,合作社还要到相邻的大有村请人帮忙。


  村村涌活水 户户享分红


  田坪镇岩屋口村产业扶贫小区,一排排生猪养殖大棚错落有致,棚内生猪进食正酣。


  “养殖小区是我们的聚宝盆。”驻村第一书记喻欢说,在产业扶贫资金扶持下,该村与温氏集团共建生猪代养项目,以“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规模养殖生猪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丰收的油茶果


  小区的7栋圈舍中2栋属于村集体,出租给温氏集团,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另外5栋让贫困户为温氏集团代养生猪,每户每年可收入12万元以上。


  产业扶贫资金的受益主体还是贫困群众。岩屋口村贫困村民潘志平在村油茶基地务工收入稳定,还能照顾生病的父亲。他说:“3年来,我家每年都能领到3040元的产业扶贫红包!”


油茶果挂满枝头


  玉屏统筹产业扶贫资金,按每户4万元配股到贫困户,用产业发展来促进“分散式个体增收”转向“区域性整体脱贫”。2019年,全县3752户贫困户共享分红1096万元。


  发放产业分红,玉屏还规定贫困户义务“七要”、差异化管理“十条”,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不但要让贫困户分享成果,还要让村集体有稳定的收入。”玉屏副县长肖涵说,全县71个村社集体经济年收入均已超过5万元。


岩屋口村产业扶贫生猪养殖小区.jpg

岩屋口村产业扶贫生猪养殖小区


  用好用活扶贫资金,侗乡“三农”正迎来巨变:农业由千家万户的传统农耕走向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土地产出成倍提升;村集体均有稳定收入,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农民人均年收入近1.3万元。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朱邪 葛永智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田旻佳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