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大山里的脱贫攻坚夜校

夜校1.jpg


  夕阳慢慢坠下。


  7月19日,吃过晚饭,潘爱松拿起手电筒准备去村口的夜校上课。往年这个时候,她已经在家休息了。


  今年34岁的潘爱松是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村民,小学2年级文化。2017年9月大歹村青年志愿者夜校开办,她成为村里第一批学员。


  不会说汉语、不识字、不会算数……在大歹村,像潘爱松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基本素质和技能缺乏,使得他们想脱贫有心无力。经排查,大歹村开展扫盲对象394人,男83人,女311人。


  2017年8月,按照贵州省委主要领导“共青团要把夜校办到农村去”的指示要求,团省委聚焦少数民族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以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单位,以扫盲继续教育、双语教学推广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任务,在全省各地陆续开办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


微信图片_20200727131711.jpg

  7月19日晚,大歹村夜校里苗族群众正在认真听志愿者上课。(许邵庭 摄)


  “今天讲如何识别有毒野生菌。”7月19日晚,在大歹村夜校,志愿者王健强和孟老强用苗语和汉语为村民们讲课。除此之外,这堂课上村民们还要学读写“野生”“菌子”“中毒”等汉字词组。


  通过夜校学习,大歹村村民陈号甩的普通话已经成为村里说得最顺畅的村民之一,尽管音调有些不标准,正常交流已不存在障碍。她说:“老师教得很好,特别喜欢来夜校上课。”


  “去年,陈号甩在夜校收看了国庆70周年阅兵非常激动,她说看了阅兵,感到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也不能拖后腿,要好好干。”团从江县委书记、大歹村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校长石锟回忆起去年他所看到的一幕。


  石锟说,大歹村夜校不仅教授知识技能,也通过学员上课签到、完成作业等方式为学员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可以换取洗衣粉、牙膏、香皂等物品。


  “村民们积极性很高,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激发村民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帮助他们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石锟认为这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大歹村夜校开办以来,开展教学333课时,累计培训群众3788人(次),289人通过夜校学习能够认得常用汉字,听得懂普通话,看得懂电视新闻。


  大歹村夜校只是一个缩影。三年来,全省各地夜校教学深入推进,让当地群众学到了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丹寨县也都村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开办2个多月来,村民们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会认蔬菜、会基本算数。图为志愿者老师正在为村民上课.jpg

  丹寨县也都村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教师教授村民们写名字、认蔬菜、基本算数。图为志愿者老师正在为村民上课。(资料图片 许邵庭 摄)


  丹寨县排调镇也都村夜校共有苗族学员65人,开展教学208课时,目前,夜校学员已能写出自己和家人的名字,会说日常汉语用语。


  安龙县笃山镇坡老村、王院村夜校结合五福小镇安置区电子厂招工需求,开设“电工技能”培训流动夜校课堂,组织电工老师为40名搬迁群众讲解电工技能知识和电工基本操作技能,28名群众通过测试成功进入电子厂就业。


  碧江区响龙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姚敦花通过夜校烹饪培训找到工作,工资达3600元以上,她高兴地说“通过参加夜校的技能培训,我掌握了一门生存技能,生活变好了。”


  ……


  不仅群众点赞,各地的夜校丰富了“扶志、扶智”的阵地,有力服务了当地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


  团省委有关负责同志认为,夜校是抓“扶志、扶智”工作的精准阵地,形式更为灵活针对性更强,扩大了社会参与面和动员面,成为各级党政和广大干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好帮手。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要开展扶贫扶志行动,充分运用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等。


  有为才有位。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实施三年来的实践,让各地党委、政府和团组织真切感受到夜校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不少地方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夜校工作。


  罗甸县将夜校作为带领青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建成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55所和300个教学点。罗甸县委、县政府印发了《罗甸县脱贫攻坚夜校培训班工作方案》的通知。


  阡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农牧科技局、工青妇等为成员单位的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领导小组,将夜校开办工作纳入全县脱贫攻坚重要工作加以推进。


  团黔东南州委也在团省委统一建设的夜校基础上,自筹资源扩大夜校建设数量。



微信图片_20200727131714.jpg

  7月19日晚,大歹村青年志愿者王健强正在为来夜校上课的群众察看伤口,该群众在地里劳动受伤还坚持到夜校上课。(许邵庭 摄)


  夜校一方面让贫困群众受益,成为党委政府的得力助手,另一方面也让不少青年志愿者和教师受教育,进一步学会做群众工作。


  大歹村夜校的孟老强和王健强尽管都是从江本地人,都是在农村长大,但他们坦言,在夜校也经历了“群众不买账”到“群众离不开”的过程。如今“二强”不仅成为了群众称赞的好老师,也成为群众的知心人,不少群众遇到困难总会找到他们帮忙。


  尹浩霖是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曾经在石阡县国荣乡夜校服务。他说,在夜校的经历,让他第一次直观地看到基层群众的生活状态,更加理解了党的初心。


  “我自己的优势是有知识、学习能力强,但如何把知识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传授给当地群众,还要虚心地向农村技师和广大群众学习,在夜校的经历让我学到了方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尹浩霖说。


  省委党校教授、博士李晓兰认为,贵州共青团以“五步工作法”为指导,把夜校办到农村去,是我党办夜校这一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继承、发扬,真正体现了“求真务实”四个字,是“抓具体、抓深入”的最好诠释。


  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团组织开办夜校368所,分布在72个县(市、区),155个行政村和2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累计礼聘教师和志愿者3286人,登记在册学员28862人,开展教学31506课时,培训群众483206人(次),68%为少数民族群众,75%年龄在30至55岁之间。


  团省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团省委将集中工作力量,整合工作资源,进一步把夜校运营好、管理好,确保夜校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夜晚的大歹村夜校灯火通明,教师门口的操场上村里的孩子们正在打篮球。脱贫战正酣,在这个宁静的村庄,几代人正在共同学习进步着。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许邵庭

漫画 齐青杨

编辑 孙远铭

编审 田旻佳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