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七一表彰典型丨贵州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威宁自治县飞蛾村党支部 ——党建引领找思路 干群齐心战脱贫

  “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的日子恐怕还是一团糟哟!”

 

  7月25日,飞蛾村党支部书记何达跃再次带着村干部们上门走访,迎面走来的村民刘双才激动的握住了何达跃的手,连忙招呼进屋歇凉。


W020200726461855690075.jpg

  何达跃(中)正在与刘双才(右)交谈


  “知道我上你家来干嘛不?”何达跃问。“肯定是来催我做活路的嘛。”刘双才憨笑着答。

 

  刘双才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村民传言中的“懒汉”。几年前,他住上了政府补贴修建的小平房,但不爱收拾,家里一团乱,也不见他出门做事。平时就把苞谷花装袋吊在床头,饿了就戳个洞吃苞谷花,他就这样过日子。

 

  “事实是刘双才并不懒,而是缺乏做事的思路。”何达跃说,刘双才15岁就开始学做木匠,但是做出的来的产品找不到销路,中途就放弃了木匠工作,开始辗转在周边乡镇学理发、炸苞谷花、挖煤、打沙。

 

  去年九月,何达跃在与驻村第一书记肖冰商量后,鼓励他回归木匠的老本行。为此,村里帮助他搭建了一间简易的木工小作坊,第一次就和他签了个六张木床的订单,一张床650元。“他们一个星期要来好几趟给我找订单,有时候我忙到晚上11点,他们也留下来给我搭手干活。”刘双才说。

 

  今年年初,脱贫攻坚补短板工作陆续开展,哪家门坏了,窗子要换了,沙发要修了,都叫刘双才去修理。村民们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新标准,吊顶装修在村子里风行,他又成了出名的吊顶师傅。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刘双才的年收入达到了3万余元,彻底脱了贫。


W020200726461855563670.jpg

 飞蛾村党支部书记何达跃正在走访


  在飞蛾村,像刘双才一样的村民不在少数,“缺少发展思路”成了许多村民脱贫摘帽的桎梏。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飞蛾村党支部通过微夜校、教育培训等方式让党员干部熟悉政策,加强党员管理,底改变了组织以往的涣散形象,盘活村支两委班子,全面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同时,创建党支部领导下的“村委会+自管委+十户一体”三级自治体系,设置自管委8个、“十户一体”29个,真正把群众组织起来,为群众提供更好服务,有效激发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思路决定出路。2019年6月,村党支部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成立飞蛾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120户贫困户、部分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加入合作社,进行抱团发展。


W020200726461855784811.jpg

  何达跃走访群众


  合作社养殖生猪269头,通过流转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尤加利200亩、辣椒120亩、烤烟80亩。此外,还利用生猪养殖项目的收益部分资金购买一台混凝土搅拌机和一台装载机,选取懂建筑、懂机械的人员负责管理,负责村内群众院坝硬化、串户路硬化以及对外承包经营,三个项目的利润全部按比例用于贫困户分红。

 

  “经过一年发展,村集体经济从几乎为零上升到了120万,合作社也实现盈利30万余元。”何达跃介绍,2020年第一季度给贫困户分红54000元,第二季度给贫困户分红55900元,解决了本村65户92人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为全村贫困户户均增收4100元。

 

  截至目前,全村住房、医疗、教育和饮水安全等“3+1”短板已全面补齐,飞蛾村所有贫困人口都达到脱贫标准,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900元上升到现在的12000元,曾经的“飞蛾”撕下了贫困落后的外衣,朝着小康生活大步迈进。


DJI_0943.JPG

  威宁自治县玉龙镇飞蛾村


  现在,走进刘双才两室一厅的家里,电视机、电冰箱、电饭锅等一应俱全,可整个屋子就一张沙发。到家走访村干部一行人蹲的蹲,站的站,刘双才难为情地说:“我做的木板凳全部卖完了,你们大老远跑起来,板凳都没得坐。”然而,村干部们却开怀大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周阳 通讯员 赵德从

编辑 刘诗雅

编审 杨仪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