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刘家松:身残志坚返乡创业 奋斗的人生最幸福

  从小双眼极度弱视,没念过多少书,但骨子里带着一股韧劲的刘家松不服输,在他眼里,幸福的人生是靠奋斗出来的!


  7月盛夏,天高云淡,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马官镇金荷村山坡上凉风习习。连片的猕猴桃基地一眼望不到头,不少果树已经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椭圆形猕猴桃。


刘家松的猕猴桃基地


  田地里,一个戴着黑框眼镜,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的男子正认真查看猕猴桃的挂果和生长情况,他便是该基地的负责人刘家松。


  “今年的猕猴桃长得不错,又是一个丰收年!”今年35岁的刘家松看着长势良好的猕猴桃,再回想当初创业的艰难,不禁感慨不已。


  刘家松出生在普定县鸡场坡镇的一个小山村,不到3岁时,刘家松偶然伤到了眼睛,由于当时家庭条件不好,受伤后没能得到及时救治,导致他终生要佩戴眼镜,双眼矫正视力也仅能恢复到0.3。



刘家松查看基地猕猴桃长势


  家中10口人,仅靠几亩土地种粮食勉强生存,家中老四的刘家松深知,待在家只能一辈子种苞谷,还没读完初中,刘家松就决定外出务工赚钱。


  刚满17岁,刘家松到江苏省一家皮革厂当学徒工,由于自己视力不好,凡是有技术要求的岗位,他都有心无力,不能参与。只能待在车间的配料厂里干活,一天下来满身是灰,要更换3到4个口罩。


刘家松的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


  但刘家松没有气馁,再脏再苦的活,他都坚持下来了。打工仅4年时间,他通过省吃俭用,存下了6万元作为回到贵州的第一笔创业启动资金。


  一辆二手农用三轮车,带着批发的3万元服装,刘家松在毕节市织金县的6个乡镇,每周赶6个乡场,终于将生意逐渐壮大,还在当地乡镇开起了服装实体超市,到2009年,20余万元成为刘家松赚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刘家松带领村民采摘猕猴桃


  但一人富不算真的富。每当回到家乡看到依旧贫穷的老乡,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机遇,回家乡创业。


  一次偶然机会,刘家松发现,“家乡的蔬菜种得很好,却没能进入当地大型农超市场,农户自己挑上街卖,市场价格普遍偏低。”刘家松脑子一转,在普定县开起了超市蔬菜,专门收购当地农户种植的蔬菜进行售卖。直到2015年,刘家松将外地的服装超市关闭,前往修文县学习种植猕猴桃技术,并在次年,注册成立了普定县马官镇金荷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发展猕猴桃、蔬菜套种。


刘家松猕猴桃基地里的猕猴桃丰收


  在学习的过程中,尽管视力不好,但刘家松不仅在种植实操中学习,还时常拿出纸笔记下猕猴桃种植、管护过程的要点。


  目前,刘家松的基地共发展猕猴桃种植1380亩,其中已挂果910亩,发展林下散养鸡鸭鹅28000羽,另外种植茄子250亩,黑珍珠樱桃60亩,还通过签约合作单位、政策扶持、企业联盟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初步形成了农业生态立体循环发展。


  如今,在刘家松的带动下,吸纳了大量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实现就业。在他的基地里,带动周边农户实现长期稳定就业24人,及临时务工就业的农户300余人。


农民参与采收猕猴桃


  一边向记者介绍,刘家松一边拿起锄头准备到地里去为生姜除杂草。“虽然从小有残疾,但他觉得自己很聪明,多开动脑子、踏踏实实做事,照样能和正常人一样赢得幸福的人生,希望能通过自己,带动更多家乡人共同脱贫致富。”说着,刘家松笑了起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金秋时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杨仪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