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黔西经验”:成功避让两起地灾 避免765人伤亡

  记者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近日,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决定对毕节市黔西县两起成功避让滑坡地质灾害中表现突出的集体黔西县人民政府、黔西县中坪镇人民政府、黔西县自然资源局、黔西县中坪镇国土资源分局予以通报表扬。同时,指挥部还要求全省学习借鉴毕节市黔西县成功避让地质灾害典型经验做法。


  今年入汛以来,贵州先后遭受12轮强降雨天气过程。特别是6月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为400多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5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极端气象事件导致全省大部地区岩土含水充分饱和,地质灾害多发频发。 


  7月8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毕节市黔西县中坪镇黄泥坡社区仓保田组发生山体滑坡,共毁损房屋61栋,得益于地方政府果断避险撤离及隐患点监测员发现及时,成功避免了484人伤亡。7月11日凌晨,中坪镇新厂村(同一乡镇另一个行政村)发生滑坡地质灾害,房屋倒损21栋,同样得益于地方政府果断避险撤离,以及附近邰家坡隐患点的监测员“跨界”巡查和报告及时,成功避免了281人伤亡。


  全面推行全民查灾报灾,打响地质灾害防范人民战争,形成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参与的防灾新格局,有效应对当前地质灾害防范严峻形势,毕节市黔西县成功避让地质灾害典型经验做法具有重要意义并值得借鉴。



黔西中坪镇现场照片


  开展群查群防行动,夯实群测群防体系。主汛期以来,贵州省开展地质灾害群查群防行动,开展群众报灾、网格化管理专项工作,打响地质灾害防范人民战争。毕节市、黔西县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堡垒作用,发动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治。以自然村寨为单元,成立地质灾害安全风险群测群防工作队,建立“包村、包组、包户、包人”的联防联包制度,形成“安全大家管、防控全员上”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立“五级全覆盖”抽查调度制度,全面压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即:实现群测群防员每天巡查全覆盖,村级每周和中雨(蓝色预警)以上循环调度全覆盖,乡级每月和大雨(黄色预警)以上循环调度全覆盖,县级每季度和暴雨(橙色预警)以上循环调度全覆盖,市级每年对威胁50人以上隐患点和大暴雨(红色预警)以上循环调度全覆盖。


  实施“三个紧急撤离”,落实临灾避险。毕节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针对地质灾害防治严峻形势,结合以往成功工作经验,在全省率先提出“三个紧急撤离”好做法,即: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正确研判时紧急撤离。同时,加强地质灾害避险演练,对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统筹组织受威胁人员的紧急撤离避险演练,确保“信号能识别,撤离知路线,避险有场所”。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已全面推广“三个紧急撤离”做法,要求各地在防治地质灾害过程中坚决果断决策,迅速组织撤离,要防止怕多事、怕麻烦、怕花钱的思想,避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的情况;全覆盖开展避险演练,让受威胁群众熟知隐患点撤离信号、逃生路线和避险场所;加强值班值守,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值班记录,做好形势研判,提前预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灾险情并有效处置。



黔西中坪镇现场照片


  强化“一个技术保障”,补齐防灾短板。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地矿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有色和核工业地质局,通过调整优化88个县(市、区、特区)对口技术保障责任单位,选派377名专业技术人员驻守一线,确保汛期不少于3名专业人员驻守对口县(市、区、特区)。毕节市提高工作标准,增设技术保障责任单位,各县(区)技术保障责任单位由1家增加为2家,以解决地质灾害专业性强但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专业队伍常态化地深入乡(镇、街道)村组,及时核实群众报告的地质变化异常,确认是否属于地质灾害灾害隐患,对核定后为新增隐患点的,报请县级人民政府按程序予以公示并通过“贵州省地质环境报送系统”登记入库,纳入台账管理。


  下一步,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要求全省各级单位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对人民生命极端负责的精神,全面推进2020年汛期地质灾害群查群防行动,进一步做细做实各项防治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地质灾害发生,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冯倩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杨仪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