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打赢两场战役群英谱】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纳雍县董地乡党委书记罗珍玉:干群合力奏响脱贫“交响曲”

  “作为党员和基层干部,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纳雍县董地乡党委书记罗珍玉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

  罗珍玉是2019年3月到的董地乡。“刚来时,11个行政村中,有6个深度贫困村,两个深度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在30%以上。”到任第一天,她就一头扎进村寨,了解村情民意,与干部交心谈心,迅速理清工作思路,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一圈走访下来,罗珍玉发现,董地乡每个村子都有合作社,曾尝试发展各种养殖业,但由于资金链断裂等原因,部分成了“空壳社”。

  如何真正利用好合作社平台,让老百姓真正脱贫致富?问题迫在眉睫。

  2019年5月,经过多次专题研究、不断调研考证,罗珍玉“拍板”:取消原本的村级合作社,成立董地乡合作总社,带动11个村集体合作社实体化经营,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有效盘活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特色产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脱贫。

  “要想发展好产业,必须让贫困群众都参与进来。”罗珍玉介绍,“让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有三种方式:一是以资金入股,二是以土地入股,三是以劳动力入股。”

  通过三种方式,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就在今年3月,董地乡实施产业分红,每户贫困户分得500元,共计分红128.1万元,覆盖全乡2562户贫困户。

  “产业发展起来了,乡亲们都干劲十足。”贫困户周启方说。

  目前,董地乡建成蔬菜大棚252个,建成食用菌大棚189个,完成经果林种植2.07万亩、茶叶育苗及茶叶种植万余亩,建成1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1个,糯谷猪养殖基地1个,建成肉牛养殖基地4个。2019年,全乡产业实现分红662.25万元。

  同时,董地乡还采取“订单模式”带动群众种植四季豆。按照合作社技术要求,群众在自家地里种植,成熟后由公司按每斤1元定价回收。“一年两季,只要管护得当,每亩产量不低于3000斤。”罗珍玉说。

  在实践中,罗珍玉还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不能靠干部唱“独角戏”,要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大家一起奏响脱贫“交响曲”。

  在罗珍玉的带领下,董地乡积极探索实践“党建+积分”管理模式,将群众参加村合作社劳务、各类技能培训、群众会、家庭环境卫生治理等纳入正面清单加分内容,将早婚早育、建新不拆旧、有违法犯罪行为等纳入负面清单扣分内容。结合乡村实际,在各村建立了积分兑换超市,群众获得积分后可到超市兑换相应积分的物品。

  调整产业结构、整治乡村环境、加大民生保障……在董地乡一年多来,罗珍玉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职责,团结全乡干部群众合力攻坚贫困,用行动践行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在2020年贵州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罗珍玉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郑洁

  责任编辑 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