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端起“绿饭碗” 奔向好“钱”程!黔西南州超常规推进林下菌药发展实现“两业”共赢

  • 作者:陈俎宇 刘义 刘朝富 唐波
  • 编辑:肖慧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07-16 20:21:19

  仲夏时节,兴义市洒金街道旁的山坡上人声鼎沸。人们或列队接力卸车、码放食用菌棒,或互相配合装篓、背运,或忙着拉线、插棒。搬迁“新市民”与当地群众齐参与,300多人的务工队伍甚是壮观;


  安龙县栖凤街道者贵村的养生石斛谷里,林深蝉鸣,花香漫谷。群众或忙着上树采摘鲜花,或为林下中药材施药除虫,正在林间巡查的龙头企业西城秀树农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不停地接电话订单,产业势头向好;


W020200716703597740134.jpg

安龙县养身石斛谷里,群众正在采摘石斛花 


  晴隆县普晴林场茂密的杉树林里人来人往,约500名群众乘政府提供的免费上班车往返林场劳动,这几天正忙着铺设林间彩砖步道、搭建挡雨篷。再有一周,种植于林下的万亩红托竹荪将成熟采收,丰收味道日渐浓郁;


  树梢上的板栗果实、树干上的铁皮石斛、林间遍布的食用菌和中药材、林下觅食的生态鸡、遍采百花蜜的蜜蜂……


  连日来,记者行走贵州省黔西南州各地,但见林间土地焕发勃勃生机,群众依托林下经济发展就业增收,贵州西南边陲、南北盘江两岸的脱贫攻坚战场上,迸发出“打赢两场战役、夺取两个胜利”的信心和激情。


安龙县林下食用菌产业核心区俯瞰


  搬进新家好“钱”景


  “几十年没有看到过这么热闹的劳动场面了,我浑身充满了劲。”


  从晴隆县花贡镇搬迁到兴义市洒金街道栗坪社区,黎家龙的儿子儿媳经政府组织到浙江务工,他和老伴不服老,平时附近哪里有活可干,俩老也争着去“凑热闹”。见过他的人,都不相信他已70岁。5月中旬以来,黎家龙与老伴就在社区旁的林下食用菌基地务工,每天工资共160元,中餐由政府免费提供,下午不耽搁接孙子放学,“儿女们在外头奔,我们在家里奔,孩子在学校头奔,一家人齐心,好日子摸得着、看得见”。


  “你出力,我出地,林下菌药定获利。”立在路旁的宣传牌,道出洒金街道林下产业发展模式:山林涉及的原居住地的三个村以林地入股,前三年免租金;新市民与老市民一起就业参与发展;龙头企业负责菌种培育、技术培训、组织劳务、对接市场。“现在每天发放的工资和生活费支出大约6万元到8万元,群众特别积极。”基地负责人陈伦波介绍,最多时务工群众达700人,“其中新市民占大半,能劳动的几乎都来了”。


  这样的“好事”,也让晴隆县腾龙街道新市民周明英遇上了。去年春节,周明英一家5口搬到腾龙街道新家后,妻子在政府关心下到附近茶园务工,一年下来有2万多元的收入;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他就依托城镇建设打点零工。普晴林场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以来,他就与街道100多位邻居一起,每天乘坐免费接送车到林场务工,一个半月来已领取工资4500元。有了稳定的收入,年过半百的周明英眉头舒展。他开心地说:“‘人挪活,树挪死’,这个家是搬对了。”


安龙县林下食用菌产业核心区


  “我们今年采取有组织输出、深挖州内就业潜力、增设公益性岗位等,着力推进新市民劳动力就业,其中林下产业发挥了明显的就业增收作用。”黔西南州人社局局长王军介绍,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州新市民有效劳动力已实现充分就业。


  有业傍身好精神


  岳顺前大步走在产业道上。身旁,数万棒黑木耳菌棒直立林间地上,一排排一行行,一片片一块块,列着整齐的队伍等候他“检阅”。


  “再有几天,我这4万个菌棒就要投产,按最低产值计算,可以收入5万元。”岳顺前说,一年可以采收两季,收入10万元指日可待,“不但自己能快速富裕,也能带动其他乡亲共同发展增收”。


  正是万物繁茂的季节。位于安龙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双龙小镇旁的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上,群众忙着除草、管护。从万峰湖镇搬迁至此的贫困户岳顺前一家三口,也在自家的8亩食用菌基地上忙碌。响应号召、带头发展,满怀期待再掘一桶金,岳顺前一家正信心百倍战脱贫。


  “这个基地直接参与种植的搬迁群众有100多户,每天在基地务工的有300多人。”基地负责人王茂健介绍,该基地位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双龙小镇和蘑菇小镇之间,规划种植林下食用菌1200亩,依托县内实力企业提供以黑木耳、香菇为主的优质菌种和技术保障,搬迁群众纷纷通过承包、就业等方式积极参与发展。


  “岳顺前,黑木耳,8亩”“周贤兵,黑木耳,4亩”“文英付,黑木耳,2亩”……基地上每一块种植区域都竖着承包人姓名和种植信息的小木牌。作为党员,岳顺前是承包发展的带头人,眼下势头看好,他内心欢喜。“以前大家担心进城后没有地,现在好了,林下就是地,劳动还赚钱,睡觉都能笑醒。”岳顺前伸手拧开喷灌水龙头,阳光下,他的眼睛与飞溅的水花闪闪发亮。


群众正在加工石斛花。


  有业傍身,精神倍增。安龙县迅速落实省、州安排部署,把林下菌药产业作为增加新市民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机会的有效途径,以及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按时高质量夺取“两战两胜”的重要载体,迅速形成系统性抓林下菌药产业的政策、机制和落实体系,推动发展要素快速聚集。大规划落实到地块,精准明确产业选择;大培训落实到人头,精准确定种植对象;大推广落实到企业,精准提供技术服务;大整合落实到项目,精准开展资金筹措;大组织落实到班组,精准明确单元管理;大兜底落实到市场,精准推动产销对接;大保障落实到收益,精准实现利益联结;大就业落实到目标,精准完成人人就业;大引领落实到党员,精准发挥带头作用,把新市民居住区周边符合发展林下经济的区域、符合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群众自愿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一律纳入发展,林下经济发展迅速。


  据了解,安龙县2020年规划林下菌药面积1.8万亩,目前已种植逾7000亩,已解决7000余人次劳动力就业。


  “两业”并进好喜人


  森林覆盖率达58.71%的黔西南州,发展林下经济得天独厚。


兴义市洒金街道林下菌药基地,群众正在种植食用菌。


  5月15日以来,黔西南州根据全省统一安排部署,决定利用州内充裕的森林资源和乔木林地大力发展以菌药为主的林下经济,开发用工岗位,带动群众就业增收,预防已脱贫群众返贫,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林业和产业齐头并进。


  该州紧紧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立足生态优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精准选择产业;通过岗前培训、以工带训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留得住”的方式开展技术服务;聚焦基础设施、生产物资、就业务工、产业保障、土地要素等筹措发展资金;积极搭建企业引领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新市民、贫困户)”共赢平台等,实现贫困村林下产业、贫困劳动力就业、贫困村合作社技术全覆盖;以“三变”改革为统揽,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连市场”“国有公司+劳务公司+贫困户(搬迁户)”生产经营模式,明确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份额,利益联结更紧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带动作用,党建引领作用日益增强;组建工作专班、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积极搭建电商平台、大力支持网络直播带货等,实现产销有效对接。


  以林下经济作为拓展就业的有效载体,通过精准梳理、精准匹配,把州内剩余有效劳动力、贫困劳动力、边缘户劳动力、新市民劳动力、重点人群及55岁以上有意愿劳动力有效统筹起来,实现“应就业即就业”“想就业能就业”。


  抓实“两业”,奋力冲刺,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据了解,黔西南州2020年计划发展林下经济11.33万亩,至6月底已完成2万余亩,全州已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4个,已解决就业2万余人次。到2021年规划建成20万亩林下经济基地后,可解决就业20万人次,帮助群众实现增收20亿元。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俎宇 刘义 刘朝富 唐波

编辑 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