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三都县达荣村:驻村工作队“355”工作法推进乡村治理

动员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jpg

动员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


  乡村治理是推动乡村全面加快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为进一步夯实脱贫成效,三都县都江镇达荣村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创新治理方式,以乡村治理“355”工作法为抓手,通过乡村治理,全面夯实脱贫攻坚成效,确保整村脱贫攻坚质量进一步提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建强“三支队伍”,增强乡村治理力量


  建强党员示范引领队伍。根据达荣村现有的63名党员,实施“党员示范培训”工程,分批次安排到党建工作先进村进行观摩学习,此外,定期邀请县委党建办、县委党校等有关部门到村进行培训指导,进一步强化党员队伍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同时,借助增加村干职数机遇,将想干事、有激情、干成事5名年轻党员毕业大学生推荐进入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党员示范引领队伍分为思想引导动员队、产业发展示范队、就业创业示范队、矛盾纠纷调解队、环境卫生考评监督队五支队伍,主要对村级群众进行思想动员,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引导,牵头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和开展卫生考评。通过建立党员示范引领队伍,进一步增强了乡村治理力量。


  建立乡贤参事议事队伍。充分挖掘、推选出当地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有影响、热心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社会贤达,组建乡贤队,并利用春节期间,在外游子回家探亲,开展乡贤联谊会,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此外,对本县内的乡贤,每季度召开一次乡贤集体议事会议,由村支两委通报村级工作情况,让乡贤充分了解家乡发展情况,并针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对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通过建立乡贤参事议事队伍,2019年以来,全村收到乡贤对家乡的建议50余个,帮助家乡解决各类困难问题12个。


  建强寨内群众自治队伍。全村17个村民小组分别组建自治队伍,由村支两委、组长、护林员、扶贫专岗组成,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其中村民小组组长工作重点为牵头处置寨内矛盾纠纷和重要事项商议召集;护林员主要做好责任山场竹木的守护巡查,动员群众参与植树造林、森林防火;扶贫专岗主要牵头负责寨内环境卫生整治和监督,其中护林员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同时,由自治队伍每月组织群众至少召开一次群众会,网格员一并参与,重点研究谈论村级、组级当月重要事项和下月的工作计划,确保群众对村级、组级工作的知晓率,提高群众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五项制度”,化解“五类矛盾”,推动乡村治理


  建立思想引导制度,化解群众思想不够解放矛盾。此前,达荣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固化,思发展、谋发展的意愿不强。针对这一难题,驻村工作队组建了由驻村工作队长为组长、本村五个片区网格长、副网格长为成员的思想引导组,并建立思想引导制度,重点针对全村劳动力进行排查统计,梳理出不愿意外出务工或发展产业等发展意愿不强的劳动力,由驻村工作队组建的思想引导组进行逐一动员,并有针对性安排就业和产业培训,对于确实不愿外出就业或发展相关产业的,通过扶贫专岗、护林员等岗位优先安排其就业进行过渡,并由思想引导组持续开展其思想动员。经排查,全村共有45名不愿意外出务工或发展相关产业的劳动力,经动员,目前已有40人外出务工或参与产业发展,另外5人已安排到扶贫专岗或护林员岗位就业。


  建立产业发展制度,化解产业支撑不足矛盾。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但长期以来达荣村群众只栽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业,产值较低,造成群众产业发展意愿不强,整村产业基础较为薄弱。驻村工作队结合达荣村坡陡谷深、田地零碎、村寨散落的地理条件,并在充分考虑农业基础条件和村民发展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鼓励群众发展福猪养殖、稻田养鱼、虫草鸡、黄牛养殖、佛手瓜等产业,并与群众签订保价合同,消除群众产业发展顾虑,并按照村社领办的“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鼓励群众入股村级合作社,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意愿显著提高,产业基础明显增强。目前已建成2个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惠及3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引导群众发展稻田养鱼500余亩,养殖虫草鸡3000羽,种植庭院经济600亩。


  建立就业引导制度,化解就业不充分矛盾。就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方式,达荣村年轻富余劳动力较多,但此前部分群众就业意愿不强,只愿意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等就业”问题突出。为此,达荣村要求网格员定期对自己包保的网格的劳动力进行摸排,充分了解群众意愿,进行合理引导,确保达到每户起码1人以上就业的目标。同时,以村级合作社牵头,主动与村级外出创业能人和县就业服务中心对接,积极引导群众外出务工就业,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有效途径,梳理各类就业岗位需求和就业培训机构,对有劳动技能可直接上岗的提供相应的岗位需求信息;对缺乏劳动技能但有意愿参加就业培训的,以群众意愿及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切实拓宽群众就业门路;对确实无就业意愿的,引导实施产业发展。并通过借助扶贫小额信贷、技术培训、就业推荐等利好政策鼓励群众自主创业,督促网格员入户动员劳动力外出务工,将固定在田地上的劳动力转移到店铺、工厂、公司等阵地,如今,达荣村现有劳动力1100人,90%以上的劳动力已实现就业转移,外出务工已成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强化群众自治,破解群众纠纷调解难矛盾。基层自治是乡村治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但之前达荣群众自治能力较弱,邻里之间日常矛盾有时都要上交到村级、甚至镇级处理。达荣村驻村工作队经过入户访谈分析,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外出务工群众越来越多,大家日常沟通减少,相互信任减弱,对寨内群众治理信心不足。因此,驻村工作队利用每年的春节和水族端节等节日,到每个自然寨组织召开群众交流谈话会,让寨内群众深入交流,重新拉近大家的关系,增强相互信任,特别是村支两委每年1月中旬底向群众公布上一年度村级的相关项目实施情况和低保等社会保障落实情况,进一步取信于民,加强了群众对村干的支持信任,绝大部分村级矛盾都在内部化解。2019年以来,村级没有收到一起邻里纠纷矛盾上报,真正做到让矛盾不出户、不出村。


  建立环境卫生制度,化解环境卫生整治难矛盾。乡村环境整治是解决农村视觉贫困的重要抓手,更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根本之策。达荣村以“四个一”工作机制为抓手,深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召开一次寨内群众动员会。以片区网格为单位,分为5个片区,由各片区网格长牵头,会同片区网格员,分别到各自然寨召开一次环境卫生整治动员会,进一步增强群众寨内户内环境卫生意识。组建一支寨内环境卫生整治队伍。组建一支由寨内包保网格员、村民小组组长、扶贫专岗、护林员、低保户组成的寨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队,每月开展2次通组公路沿线、公共院坝等寨内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并日常督促其他群众开展好自家房前屋后及室内环境卫生整治。建立一个寨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明确每周各自然寨环境卫生大扫除时间,具体时间由片区网格长和网格员协商群众确定。根据“六看法”工作要求,制定寨内环境卫生考评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评比。由工作队长、副队长、第一书记、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分别为组长,组成五个环境卫生督查工作组,按照本片区网格长不对本片区进行督查的原则,分别交叉进入五个片区,每季度末进行检查。同时,达荣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各村民小组根据实际建立制定环境卫生制度,共同维护寨内卫生。通过“四个一”工作机制,达荣村环境卫生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治理,全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来源 三都县委办驻都江镇达荣村工作队

责任编辑 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