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做优传统产业 做强现代农业丨曙光镇迎来脱贫曙光



  走进纳雍县曙光镇猴儿关村魔芋基地,100多名村民在农技人员指导下选种、松土、播种、覆土,好一片忙碌景象。


  “我家10多亩土地入股给了合作社,每年除有入股分红外,在基地打工每天还有100元的收入。2月底就来基地干活了,离家又近,可以一边务工一边照顾家庭。”村民刘清美告诉记者,由于疫情影响,没能外出打工,在基地务工不但有钱赚,还能学到魔芋种植技术。


  “我们种植的魔芋是花魔芋,管理好的话,一亩能达到上万元收入。”挂帮曙光镇的纳雍县委常委张勇说,魔芋制作的魔芋精粉可用于面膜、食品、航天材料的生产等,1公斤魔芋精粉的价格在140元左右。目前,合作社已与重庆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魔芋销路不成问题。


  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未攻克战场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产业是高质量脱贫、可持续脱贫的重要保证。


  重任在肩,曙光在前。曙光镇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的第一抓手,做优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确保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一方面,针对烤烟、蔬菜、畜牧等传统产业是部分贫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的情况,曙光镇通过科技培训、技术指导、产业扶持等措施,巩固传统产业,稳定群众收入。


  在烤烟种植中,曙光镇就以提质增效为抓手,通过政策扶持,加强种植技术培训、田间管理指导、商品化烘烤等,有效提高贫困群众烤烟单产。去年参与烤烟种植的建档立卡户户均烤烟交售收入3.5万元,人均交售收入8524元。今年,在营头、坝子、水淹塘、法杓等村相对集中连片的村寨,又发展了5000亩烤烟。


  另一方面,曙光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帮扶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


  ——通过土地流转、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转变为种植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解决群众缺技术、缺资金、缺市场的问题。


  ——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全面建立产业扶贫、减贫、带贫机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劳务联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发展种植、养殖业,有效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带动当地高山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曙光镇发展魔芋1000亩、红花椒4000亩、皂角3000亩、藤椒2000亩、刺梨6000亩、茶叶1000亩、洋芋7000亩,广大村民拓宽了致富路。曙光镇迎来了脱贫曙光。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凯 黄杏

  编辑 王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