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先进党组织玉屏县大龙街道德龙新区党总支:搬出大山天地宽!

  我是铜仁市大龙开发区大龙街道德龙新区党总支书记邓孔建。 能够在今天的大会上发言,我深感光荣与自豪。德龙新区是铜仁市的一个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㵲阳河畔, 2017年正式启动搬迁,安置了德江县2881户13464名搬迁群众。 2019年4月,德龙新区被省委省政府推荐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观摩点。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德龙新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现搬迁群众“安得下来、融得进去、和谐发展”。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促进群众“快融入”


  德龙新区搬迁群众都是来自250公里外德江县的19个乡镇, 人员构成相当复杂, 其中重病残疾890人、精神病人50 人、留守儿童173人、60岁以上老人1573人。五百里生活区域的大迁移, 使搬迁群众面临地域文化习俗的适应问题。为了让搬迁群众能够尽快融入新环境、成为新市民,我们从健全基层党建体系着手, 创新基层治理机制,着力培育“融入型”社区, 成立德龙新区党总支和4个党支部,有党员93人, 并同步组建了3个社区自治组织、20个群团组织、5个经济组织, 在党组织统领下强化社区服务管理。我们还与群众迁出地的19个乡镇建立了跨区县沟通协调机制, 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协调会等方式, 抓好搬迁群众的帮扶、管理和相关政策衔接保障。我们以“走进搬迁群众家里、走进搬迁群众心里·感恩党中央、 感恩总书记”活动为载体, 开展感恩教育和道德风尚、 文明礼仪等方面引导培训,采取多种措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帮助搬迁群众克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语言表达差异等方面困难。 今年以来, 我们召开协调会议解决民生保障问题650件、党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解决实际问题75个、开展感恩教育培训29场次。


  群众“点单”社区解难, 服务群众“不打烊”


  为提高服务搬迁群众工作的规范化、 常态化水平, 我们在安置点中心地段规划建设党群服务中心, 使用面积达 2000平方米, 集中开设就业、就医、就学、低保、医保、社保等方面职能部门的服务窗口, 为搬迁群众提供“一站式”优质高效服务。今年以来, 党群服务中心办理民生服务8327项, 服务搬迁群众5800余人次。 在确保民生服务各项政策落实见效的同时, 我们还积极做好日常服务保障, 让搬迁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新市民的归属感。刚从大山搬出来的群众, 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不是下水道堵塞, 就是热水器烧坏, 还有就是电磁炉、电饭煲等家用电器不会用。为解决新市民遇到的新困难, 我们开设搬迁入住“第一堂课”, 从怎样过斑马线、看红绿灯, 用好生活设施、普及安全常识等生活细节入手, 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现场模拟教学。我们德龙新区向搬迁群众承诺:“有难事、 找社区,半小时、 准上门”, 搬迁群众遇到难事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登记联系, 社区收到“服务订单”后, 立即派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问题解决后, 由党群服务中心组织人员实地回访,满意则签字销号。今年以来, 我们为新区新市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747件。


  社区居住园区就业, 顾家增收“两不误”


  易地扶贫搬迁, 三分在建设、七分靠后续, 后续关键在就业。 我们在摸清搬迁群众劳动力状况的基础上, 实行分类指导就业创业。 积极探索“1211”就业模式, 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 建立岗位数据库和就业数据库, 成立一家专业劳务合作社, 构建 “一对一”帮扶服务机制。通过努力,我们成功引进了打火机组装、服装加工厂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入驻扶贫车间, 让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有事可做、有钱可赚, 还可以照看小孩, 实现务工人员户均月增 800—3000 元。为充分利用大龙开发区企业多的优势, 我们建立岗位数据库和就业数据库, 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 推荐相关人员到园区就业。对做惯了农活、不适应在企业车间上班的群众,我们利用现有的闲置土地发展社区集体经济, 因地制宜抓好魔芋种植、 肉牛养殖等产业, 有效满足部分搬迁群众想种地、干农活的需求。 同时, 推广“公司+ 社区致富带头人+搬迁户”模式, 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对于不愿意在企业和农业产业基地务工的搬迁群众,我们组织开展烹饪、挖掘机、电工、缝纫、锦绣等实用性较高的技能培训班 39 期, 培训2114人次, 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同时还落实小额创业贷款、“3个15万”等创业就业政策, 将新区门面以低于市场价20%-40% 的价格出售或出租给搬迁群众, 为他们自主创业提供便利。目前,我们新区搬迁人口中的5713名劳动力, 已组织到省外务工 2702人、 省内务工2390人、 自主创业288人, 就业率达94.2% , 实现户均就业1.8人以上。


  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将以这次受到省委的检验、表彰为新的起点, 化荣誉为动力, 坚持不懈落实好“安得下来、融得进去、和谐发展”的目标任务, 积极探索后续扶持长效机制,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中, 扎实践行初心使命, 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苦干实干, 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薛霏

责任编辑 刘诗雅

编审 代乐 王璐瑶 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