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鲤鱼 “跃龙门”!兴仁鲤鱼坝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兴仁县屯脚镇鲤鱼坝村,特色产业兴旺发达,文化旅游方兴未艾,家家户户安居乐业,正是乡村告别贫穷、奔向富裕幸福、实现“鲤鱼跃龙门”的真实写照。

 

  走进鲤鱼坝村,映入眼帘的是别具一格的布依族、苗族民居建筑,青瓦白墙,鳞次栉比。在村子的各个地方,随处可见苗族的牛角,身穿苗族服饰的老人,三两结伴,坐在路边或家门口,用苗族语言交谈。


7.jpg

杨朝荣(右)介绍鲤鱼坝村这些年发展变化。

 

  “2011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鲤鱼坝与村民拉家常,话发展,勉励我们再接再厉、更上层楼,用自己的双手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好的生活。”鲤鱼坝村党委书记杨建平说,总书记的关怀激发了鲤鱼村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的热情。

 

  九年时间已经过去,鲤鱼坝的面貌变化早已翻天覆地。这群山怀抱的村落越来越漂亮,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今年81岁的杨朝荣一大早就来到自家的的水田,看看水稻长势任何。

 

  “现在道路到家门口,到田间地头。每天出去走一走,转一转,干点农活活动一下身体好。家家户户通自来水,有电灯,网络电视到家里。每家都是小洋楼,小康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趁着休息,杨朝荣老人在村里展览馆向我们讲起了如今生活的变化。

 

  道路基础设施完善了,如今的鲤鱼村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引进专门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发展,鲤鱼湖、鲤鱼大小龙潭、仙人桥、天坑、喳啦古营盘发展有声有色。每年的”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数万人齐聚这里。

 

  通过集中打造,鲤鱼坝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在玻璃滑道出口,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光正忙着引导游客脱下防护工具。


1.jpg

陈光在景区引导游客走出玻璃滑道。

 

  “我们这一辈是七兄妹,小时候别说住好,穿好,每天能有吃的就不错了。” 陈光一家是典型的靠山吃地农民家庭,小时候住的房子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而如今,村里发展旅游业,吃上旅游饭,陈光一家不仅脱了贫,生活也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哪里想到会有人来我们这地方玩,路也不好走,到处都是田坎路,现在出门就是沥青路,村门口是传统布依石头房子。村子里面有广场,村子外面有公园,这种日子放在以前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了。” 陈光笑着说道。

4.jpg

鲤鱼坝村。罗国林 摄

 

  “现在我们是住在公园,工作在公园。老伴在家里带孙子,孩子在县城做生意,家乡的变化是日新月异,领导们在为我们谋福利、谋发展,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朴实无华的语言,是陈光对党恩最深的敬意,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最诚挚的感谢。

  

  据杨建平介绍,村里靠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直接带动村里70余人上岗就业。

 

  整洁美观的院落、乡土气息浓厚的砖瓦房、依溪而建的公园,这是鲤鱼坝村给许多游客留下的印象。在一家小卖部门口,老板贺金望正忙着给游客拿水。“现在的鲤鱼坝村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生意红红火火,一年小卖部收入就可以到达三四万元。”


2.jpg

贺金望在村里开起了小卖部,一年收入三四万元。

 

  近年来,鲤鱼坝村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休闲文旅产业,做大做强“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积极打造“和谐人家”“鲤鱼龙门”等特色品牌,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增长、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为了建设生态宜居的环境,助力文旅产业发展,鲤鱼坝村建成埋地式污水收集氧化池、公厕、垃圾集中堆放站等,实施大桥河生态治理工程,打造集生态海绵城市理念与民族历史文化为一体的鲤鱼生态公园,依托青山绿水发展乡村旅游。

 

  为了提升旅游品质,鲤鱼坝村投入1.2亿元资金打造民族风情村,建成生态公园、笙鼓广场、蝴蝶广场等文化项目,28个村民组实现了通组路硬化,安全饮水、供电覆盖率均达100%;立体改造民居200余栋,危房改造770户,对民族文化广场、寨门广场、民族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

 

3.jpg

鲤鱼坝村八月八苗族风情节。


  “逢年过节,村里就堵了,不仅仅是游客的车,我们村11128户,5000多人,60%以上的人家都有了轿车,90%以上人家有了摩托车。全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近达到了9000元,今年超过1万元没有问题,跟着党和国家政策走,带着全村村民甩脱贫困,奔向小康。”杨建平语言平和,但目光坚定。

 

  傍晚,离开鲤鱼坝存时,村里“党员有朝气,干部有正气,村民有骨气,产业有名气”的宣传标语正在落日下熠熠光辉。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段源兴

编辑 王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