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大方坝区里的幸福和守望

  大方县瓢井镇坪兴村白泥组的陈天敏早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从2017年开始,她便成了瓢井镇594号坝区里的“常客”,虽是临时工,但她从不缺席。


W020200616743755017336.jpg


  “坝区就在家门口,即使是临时的,只要坝区有需要,我就会来务工,在这里务工我也能学到点技术。”陈天敏说。


  日前,走进大方县瓢井镇594号坝区,252个大棚错落有致。陈天敏正一边将锄头当作尺子用来量株距,一边在栽种金丝皇菊。


  “孩子还小,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全家五口人只有一亩多土地,靠种地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回想起以前的生活,陈天敏苦不堪言。


微信图片_20200616181959.jpg


  2017年,坝区建设起来以后,陈天敏就一直在坝区里面务工。从家到坝区只要四五分钟,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将三个孩子送入学校后,便来到坝区开始工作,既能照顾小孩又能照顾老人。


  此后一年中,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陈天敏都在基地务工,工资按照10块钱一个小时计发,一个月做下来工资都在2500左右,忙的时候会超三千。“忙是忙,累也累,但心里过得踏实。”她说。


  如今,通过夫妻俩的打拼,陈天敏夫妇打算今年冬天把自家100平方米左右的一层平房准备加修第二层。


微信图片_20200616181940.jpg


  一直以来,通过发展坝区产业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是大方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得终极目标。现在,像陈天敏这样在594号坝区常年上班的“临时工”,每天可达二三十人,多的时候有近百人。


  在连片贫困的乌蒙山区,594号坝区作为大方县为数不多的500亩坝区建设,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


  中国四大名菌为羊肚菌、鸡枞、竹荪、松茸。羊肚菌作为四大名菌之首,被誉为食品中的“软黄金”,基地效益收获主要就是发展种植羊肚菌。因为当地种植大户叶胜海有羊肚菌种植技术,2019年,当地政府就将大棚流转给其团队,打造山区羊肚菌种植。


微信图片_20200616181934.jpg


  “坝区建有大棚252个,采用轮季种植农作物的方式,先是种植羊肚菌,采收完成以后再种植大球盖菇,最后换种金丝皇菊采收以后就可翻土换种。”基地负责人叶胜海告诉记者,基地主要以种植羊肚菌为主,通过在羊肚菌种植空档期发展大球盖菇种植和金丝皇菊种植,主要目的是为了不让资源闲置,适当增加收入,种植金丝皇菊是为了改良土壤。“通过轮换种植高效作物的方式,一年下来坝区可有400万左右收入。”基地管理人员叶胜海说。


  因为基地是由大方县瓢井镇当地群众叶胜海、袁代庆、徐怀平、陈锋所合伙经营,四个人又是从小玩到大的兄弟,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是典型的“中国合伙人”。


  据基地管理人员人陈锋介绍,虽然自己的职务是基地管理人员,叶胜海和徐怀平主攻技术,袁代庆负责销售,但是工作的时候,大家也不分彼此,目的就是把基地建设起来,让产品走出去。目前,当地羊肚菌已销售到广东、上海、浙江、四川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W020200629340128433842.jpg


  “在基地,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接到客商的订货电话,然后装车发过去。”陈锋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又是在家门口发展产业,必须就要牢牢坚守住产业发展这条线,想方设法做大做强企业,带动当地群众更好地就业增收,以示范带动为引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目前,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有效带动3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闵建华

编辑 王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