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普安:种好“白叶一号”感恩茶,带富贫困老百姓

  6月底,在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乌龙山上,2018年10月从浙江省黄杜村远道而来落户这里的1500亩“白叶一号”茶苗已茁壮成长为一棵棵生机勃勃的小茶树,把整座大山映衬得绿意盎然,充满活力。


IMG_20200628_111645.jpg


  “白叶一号”长势喜人,得益于普安县行之有效的管护方法。据了解,在茶苗落户普安之初,普安县就结合黄杜村已有的管护方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探索制定了“白叶一号”“两建三看四要”的管护体系,为茶园的后续管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普安县茶叶发展中心主任甘正刚介绍,“两建”即建好管护体系,建一支管护队伍;“三看”即一看叶,二看草,三看茶苗少不少;“四要”就是施肥、揭膜、清沟、亮脚。“这套管护方案针对性强、可操性高。在‘白叶一号’感恩茶园实施下来,效果非常明显,茶树目前成活率在90%以上。”


IMG_20200628_105900.jpg


  今年春季,小茶树迎来了生长形成蓬面的关键期,为了促进茶树营养生长,达到后期茶叶优质、持续、高产的目的,3月5日,黔浙两地茶叶专家在普安县地瓜镇“白叶一号”基地再次携手,共商“打顶采摘、以采代养”的管护方法。


  “打顶采摘法又称打头、养蓬采摘法,是一种以养为主的采摘方法,一般采去茶树顶端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留下新枝底部三、四片真叶。”普安县茶叶协会会长张宁介绍,茶树顶端优势去掉以后,就可以促进侧芽和隐芽生长,侧芽和隐芽发起来之后,茶蓬才会变大,芽头才会变多,产量才会增高。同时,以这种方式来管护,茶园原计划的三采摘期也相当于提前了一年。


让他发布v(1).bmp

  浙、黔两地专家共商“白叶一号”管护方案。普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入夏以后,“白叶一号”茶树又迎来了叶片生长转绿的关键期,当地管护人员开始对茶树喷施叶面肥,以保证其健康生长。但农户与农户之间传授管护经验时都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难免会出现自己讲不清楚,对方听不太懂的现象,造成管护技术参差不齐,成为发展产业的短板。


  为了将问题找准,将短板补齐,普安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邀请国内权威茶叶科研机构专家深入茶园开展技术指导,以浙江省安吉县技术员蹲点普安开展技术服务为契机,组织培训当地茶农600多人次。此外,还通过组织茶农到安吉县黄杜村进行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群众管护能力,激发其内生动力。在多方努力呵护之下,这才有了现在满目葱茏的景象。


  “白叶一号”管护得好,农户增收少不了。地瓜镇的1500亩和白沙乡的500茶园共覆盖10个村(社区)862户2577名贫困群众,带动户均增收4659元。


IMG_20200628_111406.jpg


  “流转我家的10多亩荒山每年的费用就有2000元,再加上我在里面务工的工钱,一年的总收入就有4万多近5万元。”村民谭化爱乐呵呵地跟记者算起了增收账。


  “白叶一号”扶贫效益明显,普安县还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普安“白叶一号”工程施工方案》。按照“核心示范引领、多片联动推进、做大茶园规模”的总体要求,依托2000亩茶园核心区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全县发展白茶种植10751.7亩。


  同时,引进浙茶集团共同投入2.8亿元共同打造茶产业园,在做好产销对接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东部先进的茶产业发展理念,通过东部市场品牌效应带动,进一步加快普安茶产业发展步伐。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亿元以上,带来1000个就业岗位,带动11000人增收。


IMG_20200628_111439.jpg


  今年4月,针对采摘下来的“白叶一号”鲜叶,浙茶集团的制茶师傅还用其试制红茶,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给通常用来制作绿茶的“白叶一号”赋予了新的特征和价值。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义

责任编辑 刘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