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是党员,我上!水城八大弯上有一抹鲜艳的“橙黄色”

  进入雨季后,老曾往山上跑得更勤了。不管大雨磅礴的深夜,还是浓雾笼罩的清晨,八大弯的群山间,总有他橙黄马褂、红背包、黑色雨鞋装扮的忙碌身影。


  6月24日早上10点,一场大雨刚过。见到老曾时,他正熟练的拉着卷尺,对布满裂缝的路面进行测量登记,忙完,才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幸好啊,一毫米的变化都没得。”


W020200626478798635379.jpg


  在他外衣的左上角,“凉都地灾监测员”几个字清晰可见。


  老曾名叫曾庭举,今年51岁,是水城县新划村宣传委员,同时也是该村大坪组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从1992年算起,他的大半辈子都在和村民打交道。作为村干部,大到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家长里短,都要去操心。


  “平时在村里就是和老百姓打交道,都是些小事儿,没啥说的。”问起村里的工作,曾庭举表情腼腆。在干地灾监测这个“大事”的之前,老曾尽其所能把村民关心的“小事”做好做实,热心肠的他也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誉,从没想过会“转行”。


W020200626478799332560.jpg


  位于水城县阿戛镇八大弯山脚下的新划村,煤炭资源丰富,是水城县重要的“能源基地”。采煤业的过度发展,让当地因煤而兴的同时,也形成了超过7000㎡的房屋沉陷区,人居环境恶化,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多。


  2017年初,水城县在对新划村受胁农户进行生态移民搬迁的同时,着力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配备,大坪组的隐患点,计划安排一名监测员专职负责。


  然而,“一个月600块钱太低了、工作太危险了、责任太大了……”严峻的工作条件,吓退了不少人,谁都不想接这苦差事。


W020200626478800418737.jpg


  随着雨季的到来,地质灾害将进入高发区。 “我是党员,我上。”曾庭举站了出来。就这样,从2017年4月,经过专业培训、配齐设备后,老曾开始了一兼多职的日子;


  天气晴好时,他以脱贫攻坚工作为主,走村串户查问题、补短板;遇上雨水时期,他则专心搞监测,加密监测频次,做好书面记录,做好第一时间异常变化上报工作。


  “担任监测员后,感觉到自己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曾庭举知道,自己必须时刻对隐患点进行监测,一旦错过蛛丝马迹都可能给下方群众和煤矿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W020200626478802688240.jpg


  这些年,为了干好监测工作,老曾没少吃苦头,“雨天路滑,摔过跟头、大腿被石头砸伤过,晚上2点过,蹲山上察看滑坡预警伸缩仪,饿的啃过生包谷”老曾说,工作虽苦,但乡亲们的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要坚持干下去。


  老曾告诉记者,目前新划村大坪组37户受胁农户已经全部搬出采煤区。去年6月份,新安装的6台自动化监测设备,分担了一些工作量, “但作为采煤区,向群众普及地灾防治知识,现场巡查、异常上报任务还依然严峻,容不得半点松懈。”


W020200626478803263259.jpg


  如今,在水城县226处隐患点,像老曾一样的监测员共安排了248人;水城县对适宜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的15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自动化监测设备,安装了271套滑坡预警伸缩仪。


  临近采访结束时,老曾的手机响了起来,“刚才地质灾害隐患1号监测点报警设备发出预报,你快赶到现场,对监测设备进行核查,将情况向上级报告。”挂掉阿戛镇国土所的电话后,老曾急忙收好装备,赶往1号监测点,只留下一个渐行渐远的橙黄色背影。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邓运

责任编辑 孙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