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残疾人就业创业典型】张坤:“鸟笼哥”的幸福人生

  “轰隆隆……”


  仲夏时节,走进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湾水镇岩寨村成坤竹制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辆装着500多个鸟笼的小卡车正缓缓驶出,准备开往市区的一家鸟笼销售公司。




  合作社负责人张坤站在厂房门口拄着拐杖目送卡车远去,喜上眉梢。“这批鸟笼是排笼,一个卖14元,一车下来可以赚7000多元。”


  张坤是岩寨村的名人,今年44岁,人称“鸟笼哥”,也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创业成功人士。


  17年前,一场车祸夺去他健全的双腿,导致二级伤残,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虽然很多次都想放弃生命,但一想到可爱的女儿就燃起了斗志,不能让她没了父亲,我必须要振作起来。”



张坤


  后来,张坤自学竹编鸟笼技艺,在凯里火车站旁边租了一间屋子,一边照顾女儿上学,一边编制鸟笼挣点生活费。“我主要编的是画眉笼,一个可以卖120元。”


  脑子灵活的他,由于手艺好产品质量高,鸟笼供不应求,名声大噪,仅2015年就收入8万余元。同时,他还获得政府给予的农村危改补助,盖起了小洋房,买了一辆残疾人小轿车,光荣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先富带后富。2017年春天,村支书和驻村第一书记了解到鸟笼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后,前往张坤家中游说,希望他能回村创办企业带动更多残疾人和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随后,有着乐于助人之心的他毅然决然回到村里开办鸟笼加工厂。


  建一个厂不容易,场地、资金、设备从哪来?


屏幕快照 2020-06-25 下午4.08.36.png

成坤竹制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坤(右)正在指导工人编织鸟笼


  “场地是由政府出资修建,不让张坤花一分钱。他的任务只有一个,搞好技术培训,带动村民脱贫。”岩寨村驻村第一书记万政权说。


  2018年,新厂房建好了,张坤很满意。“厂房有1800平方米,物料车间、生产车间、组装车间、成品展示车间等一应俱全,形成了竹编鸟笼一条完整的生产线。”


  场地有了,设备得跟上。他又自筹资金5万余元,购买鸟笼制作机器设备。并组织村子里的残疾人和贫困群众参与培训,经他手把手的培训后,有的当上了工人,有的做了管理员。


屏幕快照 2020-06-25 下午4.07.48.png

残疾人和贫困群众在合作社务工


  “做梦都没有想到在家门口就有钱赚,现在我一天可以编20个排笼,一个能挣4元钱,每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真的特别感谢张坤,没有他就没有我现在的美好生活。”75岁的残疾人张荣前在合作社工作已有3年时间,靠着竹编鸟笼的手艺脱了贫。


  如今,张坤的合作社成为了凯里市远近闻名的就业扶贫车间基地。投产以来,生产的鸟笼远销贵阳、重庆、昆明、湖南等地,每月经济效益达9万元,带动就业31人,全是残疾人和贫困劳动力,工人平均月工资2000元。


  2019年,为了照顾无法外出工作的重度残疾人,张坤还拿出一部分利润帮助25名重度残疾人通过入股分红的形式参与合作社运作,每人每年可以分红700元。


  拄着拐杖领办脱贫产业。张坤先后获得黔东南州2017年脱贫攻坚先进代表、 黔东南州五一劳动奖章、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从一贫如洗到社会名人,“鸟笼哥”张坤的日子越过越好,但始终不忘初心。


  “下一步,我打算开个网店开启线上销售模式。同时研发新产品,将传统鸟笼和现代工艺品结合起来,提升产品竞争力,争取让周边村寨的残疾人和贫困户跟着一起致富。”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覃淋

编辑 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