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打赢两场战役群英谱】袁洪:写百万字“情书” 歌生命之华章

  6月,习水县程寨镇石门村,前些年,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游客到板石门村来多是走马观花,难以驻足。如今,通过修路、兴建农家乐、乡村宾馆,开发旅游综合体项目,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


  写给村民的情书


  袁洪说话声音低沉,“4月初,检查出声带息肉,医生都几次建议我把手术做了,其实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术后需要休息一个月,等脱贫攻坚全面验收完,在考虑医生的建议,现在的工作如果耽误,我的人生旅途会留下遗憾。”袁洪胸前佩戴的党徽诠释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2016年10月26日,袁洪从习水县信用联社变身石门村第一书记,在这1330天里,写下了16本驻村工作日记,长达3000多页、百万来字,详细记录了那些日子与村民的欢乐时光,日记里从石门村村头到村尾,张家事、李家事,却没有一个字是自己家的。


W020200624460326090353.jpg


  那年37岁的袁洪,第一次驻村,他没有想到村里的事比预想的还要复杂和凌乱,村里的工作没有同质化,如果靠在联社上班的经验很难突破怪圈。1个月后,他决定以日记的形式为村民出谋划策、奔波劳顿,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两委’班子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袁洪介绍说,从领学《党章》到学习党的扶贫富民政策,从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到24小时接待村民来访、化解矛盾纠纷,一步一步理顺了村“两委”关系,建强了村级支部班子。


  石门村六组杨明祥属3级残疾,妻子有智力缺陷,女儿外出务工,小儿子在校读书。作为当地有名的贫困户,也是袁洪帮扶的贫困户之一,面对如此家庭,袁洪专门为该户制定了脱贫计划。为了改善杨明祥的居住条件,袁洪自已出钱为该户购买水泥、石粉等请人转运到杨明祥家,然后自己劳作为杨明祥户硬化地面。为了消除贫困,并且彻底消除杨明祥一家的贫困思想,袁洪多次登门上访,做其思想工作,宣传脱贫思想。


W020200624460327880366.jpg


  2018年杨明祥通过产业发展养殖生猪6头,袁洪通过多方渠道帮助其销售4头,收获10000余元;2019年养殖2头,种植有机红粮2亩,有机水稻1.5亩,据测算,2019年有机红粮和有机水稻就可增收4000余元。在袁洪的帮扶下,杨明祥于2017年成功脱贫出列。


  记者在杨明详家,一提起袁书记,他便打开了话匣子:“我常年生病吃药,花销大。只能靠打零工补贴家用。袁书记他们来了以后,帮办了低保手续,还对家里院子进行了硬化,帮家里办了大事儿。”


  写给村民的农产


  从“输血”到“造血”,在袁洪看来是唯一的路径,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石门村共有10个村民组,当年从九组至村委会还有4.2公里的山路未通。“村里没有任何产业。”


  通过向上级单位和联社积极争取,隔年,石门村连户路、通组路、通村路已实现全覆盖。


  九组村民曹银贵,受益于村组路的拉通,在九组,第一个购买了农用三轮车,第一个发展“水稻+鱼”和有机红梁产业。当年,曹银贵拉着袁洪的手说,“书记,这件事办得恰当,九组村民无时不念叨你的好。”


W020200624460329806148.jpg


  石门村可用耕地面积2700余亩,村民思想观念守旧,除了种植蔬菜,都种玉米。在袁洪看来,石门村产业结构极度单一,玉米产量低、经济效益还不好,对耕地土质有很大的影响。迫不及待地想让这个小山村富起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得快。”


  依托于茅台集团有机红梁订单收购,四年来,石门村有机红梁种植面积从无到有,500、700、1000、1400亩呈现上升趋势。按照标准亩产400斤,4.6元/斤计算,去年产值近200万元。


  那时,石门村辣椒种植不过两分地,村民自给自足。受益于大公司合同订单收购,100、200、400、400亩,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频共振,按照平均亩产3000斤,1.6元/斤计算,去年产值达百万余余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着重壮大石门村集体经济和培养产业大户,才能为脱贫提供更大的续航力。


W020200624460329874660.jpg


  袁洪通过向上级部门和联社积极争取,在村集体经济打造上,投资80万元,栽种了52.5亩红不软大红桃,承包给大户进行管理,今年大红桃成熟后,不到3天时间便已卖完;与第三方公司分别出资15万元,培育花椒苗,去年的50万株稍早前已售完,获得几万元,将在未来两周向入股村民分红。


  石门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村民喜出望外,村民倪存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发展羊肚菌种植30亩,晒干后的羊肚菌每斤可达800元,去年产值就达几十万元,同时解决了周边10余人在基地务工就业,是石门村十里八村出了名的产业大户。像倪存这样的产业大户,石门村有10余人,直接或者间接带动200余名村民务工就业。


  写给村民的旅产


  在特色产业的带动以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底,石门村终于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今年6月,石门村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在石门开门营业,迎来首批200名体验游客,村民把空余的房间改造成特色鲜明的民宿,既能增加收入又可以让游客融入村民家庭,体验民俗风情。驻村第一书记袁洪和村民们,在实践中,逐渐找到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之道。


  乡村旅游一直是袁洪念兹在兹之事,其实早在2009年,石门村便在乡村旅游之路上进行过有益的探索。今年3月,习水联社出资20万元,袁洪按照分级打造标准进行补助,目前已打造乡村宾馆床位280张。


  沅林农家老板黄仕强,常年在外务工,听说石门要搞乡村旅游,二话不说便特意回来,先后投入20来万元,将自家3层砖混房按照标准装修成乡村宾馆,交由爱人负责经营管理,目前又外出务工了。他质朴地曾向袁洪说过,“书记,没有你,可能真的没有现在的石门。”


W020200624460328066155.jpg


  为了让黄仕强安心地打造乡村宾馆,造福一方百姓,袁洪不断协调习水联社为黄仕强提供了3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


  在袁洪看来,乡村振兴不再以传统农业生产为唯一生产方式,而是朝向农业产业、观光旅游、休闲服务、创意开发、生态修复、资源循环等多业态、多功能的综合体演进。利用独特的风景和红色文化,打造农旅融合产业链,促进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增收,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写给村民的“疫”记


  面对疫情暴发,大年初二,袁洪便下村镇守,石门村返乡人员足足有1000多人,基数之大,袁洪深知责任重大,加之物资极度紧缺,袁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弄到100多个口罩和大量消毒液,有了消毒防护物资保障,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基本作战条件。


W020200624460328348987.jpg


  袁洪组织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设卡点、排查外来人员、入户宣传教育……用责任和坚守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上岗实施群防群控,用主动作为为村民的安全构筑起坚实后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颖

责任编辑 刘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