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多彩贵州·相约2020】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党支部书记杨守亮:铆足干劲埋头干 韭黄村里大变样

  “泥巴道路石板房,只栽包谷愁断肠。自从有了杨守亮,韭黄村里大变样。修油路来盖新房,村级公司种韭黄。咿呀哟嗬喂,脱贫攻坚政策好,永远感恩党中央。”


  这是一段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群众广泛传唱的花灯唱词,唱词中的杨守亮是该镇韭黄村党支部书记。


  今年56岁的杨守亮,曾在部队服役4年。退役后,有想法、干劲足的他,通过自主创业,成为村里先富起来的人。


  “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富,我希望能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杨守亮说。


  2013年,杨守亮当选为韭黄村村委会主任。当时的韭黄村还是一个贫困村,基础设施滞后,道路坑洼不平,每逢下雨道路泥泞。


  为改变韭黄村交通闭塞,制约经济发展的状况,杨守亮刚上任便提出修路改善交通的建议,顿时让村里“炸开了锅”,“资金、人力、物质从哪来?”。


  “有条件要干,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不干就没有出路,资金问题我会想办法。”杨守亮顶着压力申报到修路的项目,经过前期土地协调工作后,公路开始动工,家家户户让地、出力。几个月后,韭黄村2.2公里的“致富路”直达村里,村民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


  2016年,杨守亮成为韭黄村党支部书记。“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必须全力以赴。”杨守亮践行着自己“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初心,“提剑上马”与贫困缠斗。


  从扶志开始,破解思想顽疾。杨守亮充分利用韭黄村深厚的传统文化,以部分党员、退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100余人的高台地戏队、40余人的花灯队、20余人的芦笙队,将“脱贫要趁早,免得媳妇跑,争当贫困户,吓跑儿媳妇”这些接地气的内容写进了唱词中、戏文里。通过多姿多彩的民俗文艺表演,宣传好政策,激发主观能动性,引导贫困群众从被动脱贫转变为主动致富,摒弃等靠要等思想。


  “观念转变是前提,要让大家树立通过自己努力让腰包鼓起来的观念。咱们村有着较长韭黄种植历史,‘白旗韭黄’就是发源于这里,但一直以来都是分散种植,经济效益低,韭黄产业的效益没能真正发挥出来。”杨守亮回忆起自己拿着喇叭引导村民大力发展韭黄产业时,脸上不禁流露出了笑容:“我当时的动员工作大家都很‘买账’,这也是现在村里韭黄产业如此兴旺的前提”。


  思想一变天地宽,干部群众干劲足。杨守亮带领群众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韭黄产业,擦亮“白旗韭黄”金字招牌。紧紧抓住技术和销售“牛鼻子”,组建起了技术队,联系村内的种植能手和大户,为群众提供技术支持,定期开展韭黄种植技术交流会,提高群众的种植水平。带头组建销售队,到贵阳以及广东、浙江等地跑市场,为韭黄寻找销售渠道,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依托“白旗韭黄”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机遇,杨守亮开始精心谋划,扩大产业规模,不断做强品牌。


  近年来,韭黄村通过“支部+合作社+村级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800余亩作为韭黄种植带动示范田,引导全村种植韭黄面积达6000亩。2018年,韭黄产量达4200吨,产值2500余万元,村集体每年给群众分红60余万元,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报酬、利益联结等实现了增收。截至2019年,韭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万元。


  如今的韭黄村,鳞次栉比的房屋,蜿蜒向前的公路,生机勃勃的韭黄,与满脸幸福的村民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曦

责任编辑/赵飞羽